第四节《中华气功学》简介 出版《中华气功学》和在高校开设气功学课程的意义,在我《中华气功学》的前言里,开宗明义,写得意气风发:“本书是根据国内外广大读者对气功的多种需要,针对整个气功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立足于气功学科的基本建设来著作的。”当时为什么写得这样有底气?是因为编著这本书,从收集资料到付印凡十年。其间,承蒙当时在位的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同志题写书名,当时在位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全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主任吕炳奎同志题词,著名气功专家马济人、张文江等提出建议,泸州医学院党政领导大力支持,并先后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帮助。 《中华气功学》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总论,为读者展示了中华气功宏观概貌和提供练气功的实践纲要,以利初学。其中对于气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一改前人辅陈气功史料的旧习,而着重于理清脉络和揭示兴衰。因为,总结过去,是为了借鉴于现在,而剖析过去和现在,是为了启迪于将来。这种独特的介绍方法,能收到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效果。 第二章传统的气功理论,按各种学说形成的先后及其内在联系,归纳为十一种学说,依次介绍各种学说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具体运用。对于八卦学说,我重点从卦序图和先后天卦位图对八卦的内涵进行解析。针对阴阳学说,我提出了阴阳动态平衡是以阳气为主导的观点。五行学说,则采取经我教学实践证明的易为读者理解的五行分类学和五行关系学的介绍方式。整体观学说,则在近人研究的基础上,集道、儒、佛、医诸家之说,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内部的整体协同作用问题作了大幅度的拓宽与深入。运气学说,全面介绍了天地五运六气、天干纪运、地支纪气、运气同化等知识。藏象学说与经络学说,则着重充实了对气功锻炼指导意义大的内容。精、气、神学说,重点阐述了气化和气机问题,介绍了神的本义和元神、识神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含义八种,还介绍了魂、魄、意及血、津、液等问题。腧穴学说,重点介绍了我总结的数十个腧穴在气功锻炼和气功疗法中的作用及其配合使用方法。对于丹田和周天,我以大量古籍资料为据,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丹田学说”和“周天学说”的概念,使它们由“术”的位置恢复到应有的“学”的地位。我认为,丹田和周天的内容,有成熟的理论,有丰富的实践,已经远远超出了“术”的范畴,而是两门联系密切而又各自独立的专门学问,并对这两种学说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第三章气功的现代研究,为读者提供了气功现代医学研究和现代多学科研究的资料。 第四章功理功法,按照实用有效的原则,向读者推荐了十余类近百种功法。各功法既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相得益彰,适合于各类气功教学的需要。对于广大群众最感兴趣而过去练功人士讳莫如深的问题,如硬功和点穴奥秘,外气与内视关系,健美减肥功理,却谷食气辅药,房中女丹作用等问题,我也一一点明,并发表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像这样把众多气功功法分门别类地向读者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集中介绍,在已出版的气功书籍中尚属少见。 第五章常见疾病的治疗,以二十多种病症为例,根据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整体调控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自我练功与他人施功相结合、气功疗法与综合疗法相结合等经我多年临床证明行之有效的气功诊治原则,采取了新颖的介绍方法。介绍顺序是:疾病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外气疗法、自我练功疗法、中医方药配合、相应西医疗法、其他防治方法和疗效参考。这样的介绍方法,相当于给广大读者配备了既懂气功又懂中西医和其他养生之道的家庭医生,对病人和医务人员都很适用。 第六章气功的教学、教练和指导,我以正规化的气功学教学为重点,全面介绍了气功教学的师资要求、设备条件、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教学总结和教学评估,提出了气功学十大教学原则,论证了气功学形象化教学特点,并提供了我院的气功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总结评估材料。对于普及化的气功教学以及功法教练、辅导答疑和纠正偏差等气功教学的特殊问题,也分别辟专节予以介绍。像这样完整的气功教学资料,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发表。 第七章气功科研入门,对气功试验研究方法作了系统介绍,特别有针对性地强调了假说与凭空臆想的区别问题;又鉴于气功科研的特殊性,故重点论述试验过程中的机遇问题。该章对富于特色的传统气功研究方法也作了介绍,着重论述了提高感觉敏化的“内视”观察方法,并对分析与综合方法在传统气功研究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针对气功学科研落后于实践,提高与普及脱节的情况,我统计了86年国内出版的40种报刊期刊共篇气功资料,比较完整的气功科研资料仅90篇,还不到资料总数的8.5%,而且不少资料理论联想多,科学调研少;表象感觉多,对比实验少,存在着“让推理的进展超越实施”的毛病。至于群众练功中迫切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练什么功好,怎样练才好,如何鉴定功法,怎样判断疗效等现实问题,则缺乏有说服力的科学研究。要解决这些问题,非普及气功科研知识不可!为此,我编写了第七章。 《中华气功学》的出版和率先在高校开设气功学课程,奠定了我在气功界的学术地位。当时,每天要收到一大包读者来信,前来拜师的各色人等也不少。但我凭借文革中锤练出来的政治嗅觉,很快发现,气功的问题,远不是写一本书和在大学里开一门课这么简单,也并非仅凭个人之力就能科学化和正规化的单纯的学术问题。高处不胜寒。自己必须尽快脱离出来,忍痛割爱,急流勇退,回归中医本行。 于是,我在完成学院教务处行政工作的同时,坚持“双肩挑”,重新埋头于《黄帝内经》教学和临床工作。 封面和封底背景的卦爻,正好六十四卦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252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