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硬气功化骨绵掌,你以为你在看金庸

发布时间:2024/8/11 18:07:01   点击数: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不管是看主旋律电影,还是抗战题材的连续剧,笔者都会带着一股子热血。

惊叹李云龙敢于亮剑的雄浑壮魄。

驰念穿越铁索桥、跨过岷山千里雪的尽开颜。

都怀着一份敬佩,一份缅怀。

感叹过往的历史,记住那个峥嵘岁月下,一段段传奇往事。

所以呢,看这一类的剧集,不管多好笑,我都是不会笑的,除非忍不住……

在翻看一部年老剧时,笔者感觉自己全程都在笑,笑的记不住自己到底看了什么。

我先不说剧名,列举一些主角们的特长,大家猜猜,是什么剧。

男主角,外号牧神风,擅长太极拳。

女主角,外号女妖,擅长使用化骨绵掌和缩骨功。

男二号,外号绣花针,善于使用绣花针作为暗器,攻敌之要害。

看到这里,你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什么剧?又是外号又是武学招式的,怎么也得是个金庸武侠小说吧?

不,这是一部抗日剧,名叫《抗日奇侠》。

以上不管是名号还是招式,没有一个字是笔者杜撰,全部都是官方资料。

详情请看如下这张图↓↓↓

相较于什么化骨绵掌、鹰爪功、硬气功,最后一位女侠的特长狙击手,显得是平平无奇,毫无特色。

男主会太极也就算了,毕竟太极是我们老祖宗代代相传的精华文化。

暗器也能勉强接受,比如扔飞刀之类的,也确实存在于民间表演艺术中。

但是你来个化骨绵掌算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化骨绵掌最早起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鹿鼎记》中使用较为广泛。

也有记载是流传于《天龙八部》中星宿老仙丁春秋所创绝学。

而且全都是金庸老先生的杜撰,根本不存在这一门武学。

来,我们来一起考究一下历史,抗日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

而金庸出生于年,抗战开始的时候,金庸才7岁。

就算把时间算满,结束的时候,金庸也才21岁。

直到年,金庸才开始写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

敢问女侠,你这化骨绵掌的绝学是从何而来?

除此以外,手撕鬼子的经典场面,也是来自于这部剧。

还有高空反重力飞行,并且临空托马斯回旋躲子弹等等神奇操作。

说实话,里面的一些打斗场面,还是有些看点。

招式华丽,拳拳到肉,凸出的就是一个爽字,导演不去拍武侠片,真是可惜了。

但是真实的历史,真的可以这么表现吗?

这就好比当年郭达、潘长江主演的抗战喜剧片《举起手来》。

看着搞笑,却略显儿戏,如果日军真的是如此蠢笨的对手,打了8年才打赢的我们,算是怎么回事?

想当年,我们没有多少飞机大炮,海战也没有坚船利舰,凭什么和美苏争?

凭的自然不是什么武功秘籍,而是精妙的战术穿插。

我们的陆军作战实力,堪称人类轻步兵的巅峰。

鸭绿江的一场胜仗,更是为我们打出了底气,打出了骨气。

像《抗日奇侠》这种剧,只能当一部看了下饭的笑话来看。

因为这是一部套着抗日情怀的娱乐片,愚弄大众,愚乐自己。

而这部剧,也是为数不多的一部被电影局、人民日报等媒体批评的剧集。

这也让该导演计划拍摄的第二部送审失败,算是彻底终结了这部雷剧。

改编不是乱编,历史不是野史。

尊重曾经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

宣扬高昂的民族情怀,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才是我们该做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260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