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的心理学特点1德的心理追求
健身气功是一种“手段善”,“手段善”的结果是可欲的、能够满足练习者健康长寿与行善的需要。“善”属于“德”的范畴,健身气功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德,自古以来许多养生术派都把德的修炼放在首位,特别注重以德培功:古人功从德上来、德为功之母的醒世之说,后人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的警世名言,都告诫练功者“欲修其身,先正其心”,也就说通过主体自身来涵养道德。涵养道德的动源就来自于现实的人心,是人的自觉心的努力。健身气功具有调心功能,其本身也就具有涵养“德”的追求,长期的正确练习健身气功“手段善”可以作为“举道”的过程,自然会有“立德”的结果:“故举道可以立德,而立德亦以明道”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总之,长期练习健身气功可以用“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高度概括健身气功求“德”的修养本质。2意识思维运动
健身气功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意功。意,即意念、意境、《黄帝内经》指山:“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的“心”指的是大脑,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都能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用意,就是把意念集中到某一事物上或某一点上,心理学把这一现象称为注意。其实,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意,只是健身气功的用意于自身内在。而人们常用意识去思考的对象大都是自身生命运动以外的内容。练功时不仅要隔断人体感官与外界的联系,而且要自觉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控制的锻炼,以此获得对自身生命及与大自然关系的感悟,称为内省或体悟。意识练功是练习健身气功最根本的特征。健身气功的用意要求心静,所以,在习练中,要尽可能排除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情绪和思想,创造一个美好的内环境开始练功时,可以通过微想腹部下丹田处,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做到心静神凝。例如练习五禽戏时,逐步进入“五禽”的意境,模仿不向动物的不同动作。练“虎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深山的猛虎,收体,抓捕食物;练“鹿戏”,要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众随头低,伸足迈步;练“熊戏”,要层想自己是山林中的照熊,转腰达腹,由漫行。调形、调息、调神(以下简称为三调),是习练健身气功的三大基本要素。调神是最重要的,就是对自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主动、自觉的调整和控制,并使之逐步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三调都离不开意念活动,强调将意念的运用贯彻学练的始终,即做到松静自然,形气神三者的和谐统一。健身气功要求行功练气,虚静求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状态为修炼基础,将心理状态与功法动作、养气合神统一起来,通过内外协同的完整一气来实现对心理的调节作用。3本体的审美境界
在气功修持的高深阶段,习练者在对自身的内视返照中,常引发某种天人合一、光明纯净的境界。本研究以为这些境界实际上是一种涉及到人类生命本体的特殊的审美境界,对它的探索可能会给我们许多“真”、“善”心理慰藉。
美是真善形象的统一。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创造性直观,把握和验证了形象所蕴含的“真”,并在精神愉悦之中将“真”内化为自身的“善”,使身心得到陶冶、升华。气功态境界所以是一审美境界,也在于它的内景同样蕴含着真善,同样存在着内化过程,而它的特殊性在于其“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体意蕴;其“善”是本体人格之建立。练功修行进入这一审美境界,人内心的真善美会无形中体现出来,表现在对事物的评价,对社会的爱戴,很自然就会形成心理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人类与自然的分离,为生存和发展面对于物质功利的追求,带来了人的不可避免的异化。因此,人类在异化的同时,也在寻找自身的复归,要突破物质功利的直接束缚,获得人生的自由。健身气功达到的审美境界,就是人性复归的表现,表现为健身气功主旨道家思想的“道常无为”、“驱学无忧”,就是要求从物质功利和语言逻辑领域摆脱出来,纯任自然,这实际上进入了审美领域,产生了内化作用。对于生命现象的创造性直现所体验出的人类克服异化,实现人类生命本体提升、复归的一种人格—生命哲学。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气功态审美境界所包含的“真”、“善’了。4心理效应
健身气功能对练习者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健身气功功法中有一些调整情态的特定动作,能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如健身气功易经筋的韦驮献杵第一式,两掌合于胸前,稍停片刻,以达气定神敛之功效。健身气功的心理效应大要有两个方面,即健身气功的智力效应与非智力效应。健身气功的智力效应包括提高感知觉水平、记亿水平、思维水平等。健身气功的非智力效应包括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人格等。
临床实验证明,健身气功练习能很好的提高人的智力效应和非智力效应。如许玲就健身气功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后,量表中的十个维度分和心理健康总均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高中生参加健身气功锻炼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八个维度上效果更好;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健身气功的健心效果更具有显著性,是高中生提高心理健康较为适合的锻炼方法;王建超通过对大理学院健身气功选项班名学生进行一学期的跟踪观察与研究,发现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张晓燕以成都市五区10个健身气功站点名达到我国离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名为研究对象,并对老年群体健身气功锻炼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进行深入的调查得出: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群体幸福感总体影响较强。由此可推断出,健身气功的不同运动健身项目对幸福感的影响也不同。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得出健身气功有着明显且丰富的心理学特点,健身气功心理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白癜风的诊断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td/154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