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道家养生功是从收心求静入手,以到达到滋养精气、固本强身、祛除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良法。道家认为,维护人的生命的基本元素是精气。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气不足则身体衰弱,精气枯竭则人归死亡。一般说来,人在青年时期精气旺盛,收支平衡,故无疲困之忧;而人到中年则精气渐亏,入不敷出。越往后“赤字”则越大,身体则日衰,如果不懂节制情欲,精亏体衰则更迅速。道家养生功就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养精蓄锐,把亏损了的精气补回来。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这是本功区别于其他气功的根本之点,也是它有特殊养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例如,“收心求静”一法,可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调整,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独到的功效,久练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复和开发;“开通奇经八脉”一法,可舒经活络,使百脉畅通,保持皮肤润滑光泽,对关节炎、脉管炎宰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关门”一法,可使人精足肾健,精力旺盛,对梦遗滑精、阳痿肾虚等病有独到的疗效。总之,本书所介绍的十三步功法都是较为实用的,它是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养生健身的法宝。经过刻苦修炼,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道家养生功的创始人是老子,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元代丘处机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我父亲牛金宝。 我学龙门功法于父亲。在父亲的熏陶下我自幼喜武乐道。从50年代起,父亲逐步传给找一些实用的功法,如收炁、收精、固精关门等。年我正式拜父亲为师,父赐我道号妙成子,从此正式成为千峰先天派的门人。 在学习道功的同时,我还学习多种内家拳。50年代先后从名家杨凤翔老师学习朱砂掌和岳氏连拳,从李天骥、孙剑云老师学习太极、形意、八卦拳。年我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武术对抗赛,获次轻量级太极推手金牌和太极拳考核最高分,为北京市填了这个项目的空白。—年任北京太极推手队总教练。所教学生在全图对抗赛中曾获八枚金牌、五枚银牌和三枚铜牌。两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队。太极拳方面的收获也促进了我的道家功的进步,二者互相渗透,相得益彰。 年以来我先后在广州、香港、澳门以及瑞典、丹麦等地传授武术及道功,年在广州成立形意拳会,在广东省成立千峰普恩全丹功专业委员会,以传武授功为业。 应弟子和道功爱好者的需要,我根据先父的传授和自己几十年的修炼体会编成本书,希望它能对道功学习者起点指导的作用,并给他们的身体带来切实的好处。能如此,我也就可以自慰了。 本书力求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来编写,将历代秘而不传的道家养生功法公诸于世,并力图做到深入浅出,用较浅显的词语说明古老的秘诀,有的地方用语言表达不尽的,只好待有机会用口传身授来弥补。 本书由我的徒弟林帅(号先慧子)协助整理而成。由于我师徒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及广大道功爱好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源流概述 一、养生功的滥觞 养生之道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时代。据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成先天八卦,后来经周文王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于一身之中。在《周易》和《黄帝内经》两书中对八卦和生命运动及祛病养生的原理有更为详尽的叙述。我们的祖先运用这些理论,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祛病强身延寿的、行之有效的养生功法。但这套功法在奴隶制社会一直被统治者所占有,成为秘而不传并为少数人所掌握的东西,根本谈不上普及。 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两大派,以孔子为首的儒教继承和发扬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周公之礼,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之法。其门徒曾子所著的《大学》,子思所著的《中庸》,都着重阐述孔门的养生修身心法。曾子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思则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曾子的“止于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把握思维,调适性情,使之处于中和、至善之地,这有益于心身的健康。诸如“仁”、“中”、“诚”、“理”、“性”都是孔门正心修身的核心,也是古圣先贤独觉之处。又如孟子所说的:“人有鸡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养生之道无他,就是懂得“收放心”,这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可见儒家的养生之道是与其治世之道合二为一的。 道教以老子为首,其《道德经》已成为道教之祖书。庄子的《南华经》、魏伯阳的《参同契》、张伯端的《悟真篇》,以及后来道教正统的《丹经道书》,无不以《道德经》为依据来阐述发扬个人的养生观。老子之道其大则无所不包,其细则无所不入。生天地,育万物。道本无名,强名曰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又称“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提倡“虚无”或“无为”,虚中有实,无中生有,认为万物从虚无中来,在养生上则是虚其心而实其腹,从而强其身而壮其骨。“无为”实是无不为,指存无为之心;而行有为之法,即存无守有;“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释家即佛教,西汉年代传入中国,至隋唐达到鼎盛时期。佛家也自有一套养生之道。 自古以来儒、释、道名为三家,其养生之道则互有传授,互相吸收。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这些养生功法被披上神秘色彩,说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测。加上一些江湖术士的渲染,竞成了成仙升天,长生不死的法术。不过,养生功法虽没有术士们说的那样神秘,但确有其难于理解和神奇之处。如果得到真传而又按照要求进行研习,持之以恒,定能使身体转弱为强,甚至返老还童,安度百岁亦非虚言。 二、道家养生功的源流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楚国苦县人,是春秋时代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德经》成为道家著书立说的理论根据。相传老子传道于金母,金母传于白云,白云传于王玄甫。另一说:老子传于王玄甫。 王玄甫又名王少阳(另一说是李凝阳,即李铁拐),东华帝君,后称北五祖之第一祖。汉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而不传的功法。遂隐于昆嵛山烟霞洞,修养性命。后传其道于正阳帝君钟离权。 钟离权,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又名汉钟离,咸阳人。全真道尊为正阳帝君,是北五祖之一。后将全套道家养生功法秘诀传于辽进士刘操即刘海蟾、唐进士吕喦即吕洞宾。 刘海蟾又名刘操,字昭远,北京宛平县人,为辽进士。后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遇正阳帝君度化,遂弃官而去,隐于华山、终南山。后将养生功法传于张伯端。 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真人,浙江天台人。自幼聪慧,少中进士。精通三教经典,及医卜、战阵、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师事刘海蟾,并得刘海蟾传授周天火候、大丹秘诀养生功法。为正一派创始人,南五祖的初祖,著有《悟真篇》流传于世。后将金丹秘诀传于石泰。 石泰,字得之,号杏林,江苏常州人。精于医理,常以医药救人,不受其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故人称石杏林。后得张伯端授金丹秘诀,成为南五祖第二代。著有《还元篇》流传于世。下传薛道光。 薛道光,字太源,又名式,四川阆中人。初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后转为道士。喜金丹导养。宋徽宗崇宁五年得石杏林传授金丹秘诀,成为南五祖第三代。著有《还丹复命篇》、《丹髓歌》流传于世。下传陈楠。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人。以盘栊箍桶为业。后得薛道光传授金丹秘诀。常捻土疗病,故人送外号陈泥丸。后归隐罗浮山,为南五祖第四代,著有《翠虚篇》流传于世。下传白玉蟾。 白玉蟾,南宋道士,又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海南岛琼山人。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因任侠杀人,亡命于武夷,改装道士,浪游华南各地。著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为南五祖第五代。以上是道家正一派,又称紫阳派之南五祖。 吕喦,字洞宾,号纯阳子,又称孚佑帝君,自称回道人,籍贯京兆,一说是河中府永乐县人。传说唐懿宗咸通三年64岁进士及第。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痴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的道教发展影响甚大。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又相传为人仙之一。传说其化身将大丹秘诀传于王重阳。 王重阳,金代道士,全真派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改名得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威阳人。出身豪门,应武举,中甲科。遇仙人吕洞宾,传以修炼秘诀,遂通仙术。于是弃妻离子,云游终南山一带。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时村穴居,名其穴为“活死人墓”。后往山东昆嵛山(在今山东牟平东南)。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师事之,题其庵名曰“全真”,凡从其学者都是全真道士。继在文登、宁海、莱州诸地传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提倡全神炼炁、出家修真、不炼外丹,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书传于世。其弟子马钰即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后世称为北七真,又各立门派。 马丹阳(-),原名仆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弱冠能诗。擅针灸疗法,有马丹阳神针八法之称。金大定七年七月王重阳到宁海传道,马丹阳与妻孙不二师事之。王重阳见其夫妇求道心诚,遂将内丹秘诀传于二人。马丹阳立遇仙派,孙不二立清净派。马丹阳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孙不二著有《不二元君法语》,流传于世。二人同为北七真之一。 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山东掖县人。少为屠户,金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后立随山派。著有《仙乐集》、《至真语录》、《道德经注》、《阴符演》、《黄庭述》等流传于世。 谭处端,原名玉,号伯玉,后改法名处端,号长真子。山东宁海人。传说身体瘫痪,针药无效,闻重阳自终南山来,扶杖往谒,欲求治疗之法。重阳闭门不纳,乃坚守终夕。其门忽然自开,重阳大悦,以为是“仙缘”所契,乃召之同衾而眠。次日清晨下床,旧疾遂愈。因乞侍左右,终身不退。重阳以仙术相授。后立南无派,为北七真之一。又传谭平常爱书“龟蛇”二字,习而不已,妙将入神,有飞腾变化之状,时人争相收藏,视为珍品。著有《云水集》传于世。 王处一,号玉阳,又号华阳子,山东宁海人。师事王重阳,居昆嵛山烟霞洞修炼,为全真道嵛山派创始人。金章宗召见,问其何以能前知?答曰:镜明能鉴物,此自己灵明之妙耳。著有《云光集》、《清真集》传于世。为北七真之一。 郝大通,自称太古道人,号大通,又号广宁子,宁海人。明周易,善卜筮。后从王重阳学道,为全真华山派创立者。世称“广宁真人”。为北七真之一。著有《太古集》、《太易图》等传于世。 三、道教龙门派本支的传承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全真道北七真之一,龙门派创始人。山东登州栖霞县人。19岁在宁海昆嵛山出家,拜王重阳为师。后在陇州龙门山隐居修道,创立龙门派。元太祖十四年遭使召之,翌年应召与弟子尹志平、宋德芳、赵抱元、李志常等18人同往西域雪山。太祖问治世之方,丘祖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命其掌管全国道教。常住北京白云观,坐化后遗体留白云观处顺堂。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玄风庆会录》、《鸣道集》等传于世。后将“金丹秘诀”、“周天火符”、“道戒衣钵”等传于弟子赵抱元。并立40字作为接续龙门后裔的辈序。后又续60字,共为代。前40字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夷衍自宁”。后60字为:“住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实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先生。万古继仙号,三界都是亲。” 龙门首代祖师赵抱元,又名虚静,号道坚。前曾随师云游,后住白云观。丘祖亲派其当家,白云观祖先堂留有其大幅画像。后来赵将“性命双修全诀全法”、“道戒衣钵”传于张碧芝。 二代祖师张碧芝,道号德纯。在白云观当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画像。后将“道戒衣钵”与“性命双修功法”传于陈冲夷。 三代祖师陈冲夷,道号通微。在白云观当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画像。后将“道戒衣钵”与“性命双修功法”传于周大拙。 四代祖师周大拙,道号玄朴。在白云观当家,祖先堂有其大幅画像。周祖将“道戒衣钵”传于张静定当家,自己外出云游(据传说白云观各代当家都是明传道戒衣钵,暗传性命双修功法。对于周祖传张静定一事,实非庙外人所知,更不能妄言)。后入西蜀碧阳洞修炼。有张虎皮者,为当时名医。一天来洞拜访,谈道数日夜。周祖见其心诚,遂收为弟子,赐号静虚。数年后周祖对张静虚说:“庙外我只度尔一人,子速下山度人接续龙门命脉。”从此龙门派性命双修功法开始传于庙外,后成庙外教外秘传。 五代祖师张静虚,奉师命下山度道,因常带虎皮为座,故世人皆称虎皮坐张真人。张真人走遍数省没遇见一个真心学道之人。明嘉靖帝闻知张真人有长生之术,便遣使强请求道。张真人见其非是真心学道,便假称自己不知“道”是什么,竟至三请四不传。嘉靖帝恼羞成怒,将张真人问罪发配邳州。三年后至六安州庐江县马神庙,将性命双修全部功法传授给以卖水为生的寒儒李虚庵。张真人对李虚庵说:我这一生只传了汝一人,今后汝要继续传人接续龙门命脉。 六代祖师李虚庵,道号真明,安徽省六安州庐江县马神庙人。自幼聪慧过人,父早亡,事母至孝。虽是儒门秀士但无意功名,靠卖水为生。于万历己卯年遇师张静虚,张师授予“性命双修功法”。后张师至李虚庵家,资助养道费银五六两,仍然不足养道。至万历丁亥年,南昌县武阳里曹还阳,将李师请至家内,连同曹家二兄三友皆得性命双修真功。各友助银六两还是不够过大关之用。曹还阳与二友又助银三十两,如此方助道成。由此看来,采大药、过大关,法、财、侣、地四者缺一不成。 七代祖师曹还阳,道号常然,南昌县武阳里人。生于富家,自幼好武,万历丁亥年,得李虚庵师“性命双修秘诀”。传说曹祖得决后三十余日,火珠奔驰自突三关。其见功之快,古来少见。当时南昌县令向其求道,曹祖知县令是贪官,拒而不传。彼怀恨在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曹祖押狱。曹祖用撒手闭气法假死脱离狱难,同弟子伍冲虚、伍真阳兄弟二人离家出走,并嘱咐家人照样办理丧事。俟县令升迁离去,曹祖师徒三人,复回故里。后将“性命双修全决全法”传于伍氏兄弟。 八代祖师伍冲虚,道号守阳。伍真阳,道号守虚。二人是堂兄弟,江西南昌县辟邪里人。兄弟二人从万历癸巳年师事曹祖,至壬子年方得“性命双修”全部功法。其间20年未闻曹祖一句道话,求师之难可想而知。伍氏二祖自幼好道,曾拜真伪师数十位,卖田舍,破家计,苦心苦行,最后始得曹祖真传。伍冲虚著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传于世。清乾隆年间,伍冲虚将道教龙门派“性命双修功法”传于在皖水双莲寺落发出家的佛门弟子柳华阳。 九代祖师柳华阳,道号太长,洪都之乡人氏。幼而聪颖好佛,常怀方外想。后虽翰林及第,却无意宦途。终于投皖水双莲寺落发出家。入庙后始知寺内无性命双修真诀。出于求道心切,忽发一念,每夕二鼓,五体投地,虔心祷告早遇明师。逾半载,事巧合,幸有龙门第八代祖师来双莲寺,传予性命双修真功,又遇壶云老师开通周身关窍。伍祖临行嘱曰:“佛家双修今已失传,子当继其命脉,三教一家万勿分门别户”。柳祖谨遵师命度了然、豁然、会然等。后于嘉庆四年五月,在北京前门外、天桥西仁寿寺内度了空,授予“性命双修全诀”,是为龙门第十代。柳祖著有《金仙正论》、《慧命经》流传于世。 十代祖师了然,道号清祥,在乾隆年间遇柳祖授予龙门派“性命双修全诀”,后住瓜州金山寺修炼,是了空祖师的师兄。柳祖著作中有《了然五问》。 十代祖师了空,道号清净,北京人。自幼在北京天桥西仁寿寺出家,属禅宗临济派。清嘉庆四年五月,柳华阳祖师来京住仁寿寺,将性命双修秘诀授予了空师祖。住月余离去。后来了空师祖见仁寿寺不是用大功之地,遂出庙云游,至金山寺挂单与了然师祖一同修炼。二祖师后传功于赵避尘,是为龙门十一代。 十一代祖师千峰老人赵避尘,道号一子,又号顺一子,北京昌平阳坊镇人。自幼好武,更酷爱道学。为了追求性命双修之功,曾跑遍数省,投师36位。这些师傅有的虽知性命双修而不知全部功法。赵避尘并不满足所得,继续追求,终于得遇“了然”、“了空”二位禅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赵避尘自淮安关由水路至金山寺。人寺拜谒了然、了空二位禅师。见二位禅师像貌出奇,日光如电,炯炯射人,遂跪地求教。了然、了空见其求道心诚,便收为庙外弟子,赐道号一子。并在静室内秘授真功三昼夜,指点性命根蒂,诀破周身关窍。临别时了空禅师再三叮嘱避尘:“汝是俗家,一定要生儿育女留下后代再用大功。”避尘归里后隐于商界。年,了空禅师来到避尘家中传授“性命双修全诀全法”,并赐“天命”、“法卷”,同意避尘自立千峰派,开门授徒,接续命脉。 避尘师祖自年开门教授至年,徒众有二千余人。师祖收徒的原则是不分贵贱,不劝不拽,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重道德品质,不论职位高低,所以虽说徒众二千,其中领天命法卷者不过四十余人。师祖在当时是法继龙门、派衍千峰、龙门派教外秘传的一代宗师。著有《性命法诀明指》、《性理学》流传于世。并为千峰派立40字辈序:“玄妙先天道,自然性体空。悟真圆光现,慧命上昆仑。金丹乾坤大,礼义善养功。虚灵清静意,留名万古春。” 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129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