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混元阶段包括中脉混元、中线混元、返本归元三步功。中混元的“中”,是指人体之中。中脉是从百会至会阴的一条经脉,它在不练功的人身上显现不出来,练功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慢慢出现。练中脉混元后所出现之特异功能能力就大了。佛家之密宗、道家之中宫黄道也都练中脉,唯与智能气功之中脉混元不等同。中线在中脉之中心,练中脉混元后进一步使体内之气混合于中脉之中处,即为中线混元,便接近于内外浑化了。最后一步功为返本归元(亦称浑化归元),人天完全融为一体。 总括而言,智能动功分为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三个由初级至高级阶段。外混元是按照常人气机运动主要在膜络这一规律来安排锻炼,使之强化起来。常人之生命活动、病理活动多在膜络进行,因此膜络功能增强,很多疾病可以自愈,身体可以强健。但练智能气功的目的,决不仅限于使身心健康达于一般人的层次。因此需要把气练入深层,练到皮、肉、筋、脉、骨中,练到五脏及五脏相关之神志中,达到体内混元。在练内混元的同时也加强了外混元,内、外混元的界线没有了,人体内外通透的程度便大力提高。最后是中混元。不练功的人中脉之气很少,显不出来,中脉之气练充足了,人体外、内、中通达,体内之气便混合一体。随着人内外通透程度提高,人体气的纯度和精细度提高,人与大自然同一性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最后便达到人天浑化。因此,外、内、中这三个混元是在三个不同的生命层次上安排的功法。 在练六步动功过程中,还安排了三心并站庄。它是智能气功的基本功,又是从外混元到内混无、从内混元到中混元的过渡功法。从练捧气贯顶法到练形神庄,三心并站庄是使外气内收的过渡功法。练完五元庄向中混元过渡也需要它,只是三心并合的位置与意念活动有所不同。 对于这几步功的推广步骤,年作了以下计划:年以前推广第一步功,年以前推广第二步功,年开始推广第三步功,年以后推广中混元各步功法。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早日把全套功法公布于众呢?智能气功着眼于广大群众练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向少数人传授,因此需要建立气场以利于广大群众练功。每一层次的功法都会形成不同的气场,智能气功强调群体效应,只有前一层次的功法通过广大群众习练,使气场广泛建立起来,后一层次之功法才较易学练和普及。比如年我国仅石家庄一个地方推广智能气功,当时第一步功的气场尚未建立,故形神庄练起来比较困难,出功能的人较少。经过几年奠基,现在那里形神庄的气场相当“浓厚”,每期学习班都有相当比例的人出超常功能。又如北京市气功研究会前理事长刘建华同志,年开始练形神庄,连续4年每天坚持练3个多小时,使身体强壮,老年斑全部消失。在此基础上独自学练五元庄(最原始的五元庄功法),当时形神庄在北京推广不久,未形成较强的气场,他练到8个月时出现吃不了饭、睡不了觉的强烈练功反应,练到12个月时腰腿疼痛难以忍受。上述事例说明了在没有一定气场的作用下练起来事倍功半,困难得多;由此亦可悟出古人练功需数十年才出功夫的道理。 智能气功之静功是盘腿打坐,至今尚未传授。因一则练功未达到一定程度,不易入静,入静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则静功有一系列运用意识之特殊方法,而运用意识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教者不易讲述清楚,学者不易领会,教学双方均不如动功有形可循而易于接受,尤不宜于大范围集体练功,不利于发挥群体效应。故目前不拟推广。 静动功亦称自发功。对于自发功之理论,就我涉猎所及的道、佛两家典籍,均未见有正面之论述。《性命圭旨》一书之序言讲到:一点关窍,人就又哭又笑又蹦又跳,是左道旁门,乃指自发功。道教《金光明经》以寓言形式描述了自发功,但未究述其机理。自发功仅有部分理论见传于气功老前辈之口述。按照自发功之理论,必须经过从小动到大动,从大动到不动的阶段,每一阶段均有相应之理法。若不懂其道理,练不好便会伤气、伤神。伤气则动作不能自控,伤神则易精神失常。因练自发功至体内之气充盈,气就会按其固有规律运行,此时如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不稳定,神不能自主,不能驾驭气,神随气动,为气所奴役,就会出问题。前几年一些人搞自发功,由于对自发功的理论不清楚,致使有的学练者精神失常。现在即使把理论拿出来,如理解不当或不能严格按理法去教、学,也难免出偏差。出于对人民健康负责,在人们身心健康未达到一定水平时,不拟传授静动功。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白癜风医的好吗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166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