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百病不生的上乘疗法

发布时间:2017-4-2 6:06:58   点击数:

预防为主,是传统医学的主导思想。我们的老祖先早就提倡了这一思想,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淡虚无,无非就是一个字“静”,要虚静!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云:“至虚极,守静笃”。为什么现代人那么浮躁?这其实并不只是因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更主要的是因为人的心不静,恬淡虚无无非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罢了,这种心态很重要的。

真气从之,指的是一种修炼的方法,是建立在恬淡虚无的基础上的一种真气运行的方法。道家的内丹养生功法中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其中包括了小周天、大周天、任督二脉等等,这些功法实际上都是帮助我们做到恬淡虚无的。

精神内守,就是说让我们的“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要留在体内,这样我们人还会有什么病呢?病安从来?

恬淡虚无是习性,真气从之是方法,精神内守是境界,病安从来是目的。如果大家天天背诵“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就可以治三分之一的病了,如果能完全做到的话人就真的百病不生了。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啊,有些专家天天讲一大堆励志的东西,对每一个人都讲要有一颗淡定的心,可是专家他自己拿杯子的手都是抖的,怎么淡定呢?身体不好,就别谈淡定不淡定。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传统医学里有很多关于防治疾病的理念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学者去学习和研究的,我们要先学会接受这些东西,才可以身体力行,才可以去发现和重新获取认知,最终能够为我所用。

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好高骛远,人啊不能因为自己学了那么一点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就目空一切,排斥所有,心生妒忌,那样只会闹出很多笑话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做不到的不一定别人都做不到。

传统医学中的最能体现防治结合的两大体系,就是中医和气功。气功又有分为气功学、气功科学、气功医学……等。在气功科学中,气功、气功学、气功科学是三个不同的但又紧密相关的概念与称谓,气功是三者的核心。那么什么是气功呢?

气功是建立在古典的整体生命观的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活动去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的智能的一种实践。

我很希望我们各位中医学者、中医爱好者、求医诊治者都能自觉的成为气功的最大受益者,然而,由于诸多的阻挠和排斥,我很少在论坛里Q群里讲解气功和有关气功的知识,也难怪某些人产生异议,这是我的引导不力和过失造成的,敬请大家海涵和谅解!

气功不仅仅是一门养生健身搏击之术,也更是一门打开和破解人体生命科学的敲门砖,没有它是很难完成生命科学研究的!我们中医学的很多理论诊疗技法都与气功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关系。

在传统功法中,佛家强调“明心见性”,道家讲的“修心炼性”,儒家讲的“存心养性”……不都是要求从意识上下功夫吗?所以,我们无论学什么东西,运用什么东西,如果你不从意识上下一番功夫,都是不可能达成目的的。学习研究中医,也是如此。

运用意识,其实就是我们中医理论里讲的“神意活动”。而神意活动的基础物质来源于我们人体的精气血,而精气血的来源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水谷精微的化生。

人自从母体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日损其精的过程,尤其是在成年之后,产生诸多情欲不能节制再加上体力劳作,得之于父母先天之精的那点能量就这样被一点一点的给消耗掉了,而仅仅靠后天脾胃那里所获取的那么一点水谷之精,是远远不够的。人为什么不能填充其先天之精呢?又为什么总是不断地生病呢?

因为后天的情欲不能节制和不断的劳作,致使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或运行失常,导致各种生命机能失衡,催生出各种病理变化,诸如气滞、血瘀、湿聚、痰凝、阴阳偏盛偏衰……都是人体经络脏腑失調、阴阳失衡而患病的。我们如果能够自觉的通过有意识的功法训练,固护其精,不使外泄或耗散,并让气血周流全身而不壅塞,何愁还会不断生病呢?

所以说,只有我们去自觉的接受并主动的锻炼气功,掌握气功锻炼的方法和技巧,才可以达到真正防治结合的目的,而仅靠药物才能做到防治疾病的常规认识是浅薄庸俗的。

也许有人会说气功并不好练,练气功没师傅教授没法练。这种说法并不全面。试问,如果人生病了,靠服食药物来求得身体的暂时好转,那么药物好吃吗?药又是从哪里来的?难道自己能变出来吗?

我之前谈过的,药丹之术有内丹和外丹之分,内丹靠的是自我锻炼而获取的,外丹靠的是采炼或服食药物而获取的。只有通过自觉的主动的锻炼,把从自身和大自然中汲取来的能量转化为自己的丹药才是最根本的保命法则!

或曰:气功怎么练啊?如何着手去练气功呢?

答曰:最简单的修炼法术,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作息有时,饮食有节,劳逸适度,不贪不嗔,无欲无求,精神内守,就可保命存真而使病患远离,身体就能健康了!正如《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其实才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至简至上的法术!

下面从气功的角度再来阐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恬淡虚无:讲的是精神调节方面的问题。“恬淡”是强调性格的培养,“恬淡”,要求我们人要淡泊名利、声色等种种的欲望,人没有了太多的欲望,烦恼自然也就少了,做到少思寡欲、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犹如儿童一般天真烂漫无邪欲。“虚无”,则讲的是修养功夫的要求,就是说练功时,心不要老死守着某个部位不放,这样不但心会很累,而且会影响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要知道内气不能正常地运行,这是也一种病态,是一种消耗,是一种退步啊!因此,不要长期的固执偏颇,顽固不化,适当的时候要学着放下,要减去,要空掉,使内心幽游自在,安闲而舒适。如此,放之又放,空之又空,去之又去,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虚”,达到了“无”的境界,这时仿佛置身于空旷深谷,感觉外面的声音是那么地渺小而遥远,眼前一片虚旷恍惚,呼吸似乎也停止了,大脑空空荡荡,杳杳冥冥,悠悠扬扬,若醒若寂。

真气从之:如果说“恬淡虚无”是因,那么“真气从之”就是果、是效验。因此,无论“恬淡”或“虚无”,它都是一种修炼,如果你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保持“恬淡虚无”的状态,你也就等于修炼了二十四个小时!那么,你的功夫也就能飞快地进步了。“真气从之”,这里的“真气”到底指什么呢?《黄帝内经·灵枢》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行而充身者也”,由此可知,“真气”是要受之于“天”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天真气”。因此,“真气”不是你在体内死守,或把气搬运来去搞出许多花样就能获得的。通常我们所说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是这个道理,寂然不动就是“虚无”,只有“虚无”才能与天相感相通,天和人都相通了,没有界限了,真气自然也就跑到你身上去了,所以叫“真气从之”,这都是真实不虚的,你不必怀疑,只要功夫一到,必定天人合发,有求必应,随做随到,屡试不虚!

精神内守:功夫既到,先天真一之气(真气)自虚无中来,当真气到达身上时必会发生种种触动,或如大地回春,温暖舒适,或疼痛奇痒等等。这时候人很容易离定,容易变生起其它杂念,这对修炼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人的神气本为一体,神驰于外,气亦游于外,神气外泄,身体就不能获益了。因此,需要“精神内守”,就是不要有意去留恋或追求身体上的种种触动,要使精神格守于内,以镇定之心寂然观照,神气自然在体内相互留恋、和合。由上可知,“精神内守”这句说的是“采气”方法。或有人误认为“精神内守”是平时修养的方式,可实际并非如此,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整日精神内守,情志得不到舒畅,只会变得内向、自私、冷漠、抑郁寡欢。。。这不但与大道逍遥自在宗旨不符,长久下去还会搞出病来。

病安从来:既然至真至纯的真气已经到了身上,由于它是细微的,无处不到的,就会像阳光一样,会扫去所有的阴霾障碍,这时全身的经络、关节也都变得畅通明达了,即使有隐藏的疾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去除,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了。又,真气为人身之至宝,为一生盛衰之本,人自生身后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那点先天真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耗,如得不到有效的滋养、补充,离衰老和疾病就不远了。因此,我等喜好修行、养生之士,只有识得个中之奥妙,从“恬淡虚无”处下手,立定根基,就能将一切都颠倒过来,使真气渐充渐长,使之充沛、浩然,又何患区区疾病、衰老哉?

严氏整体调整法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欢迎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咨询请加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168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