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一定要学起来

发布时间:2017-7-3 21:07:14   点击数:

来源:传统生活和文化智慧()

一、杨绛

杨绛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江苏无锡人。作为我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曾被钱钟书评价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岁出版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运动:她习惯早上散步,过去外出每天坚持走步,现在在屋内能走上三四千步。她还坚持做保健气功操“八段锦”。八段锦是古代人发明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通过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能活络经脉,打通气血。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杨绛深知运动的重要性,但又觉得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必须适合自己各个年龄段,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适合”为宜。

饮食:杨绛平时注意饮食平衡,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以素为主,极少吃油煮食物。烹调力求清淡、少油、少盐、少糖,每餐不过饱。一度她血脂有点偏低,于是请人买来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黑木耳。90岁以后杨绛还能弯腰两手着地,这在许多高龄老人中是难以做到的。

心态: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中医理论有“抑郁成疾,不悦伤身”之说。上个世纪90年代,白发人送黑发人,女儿离杨绛而去,之后丈夫钱钟书又仙逝,老人一度很悲伤。但杨老感情上很克制,注意节哀,并常以体育锻炼和写文作画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恢复平和的心态。她曾经说过:该放的还得要放下。活着的人要向前看,过好每一天,不能老往回看,被悲伤牵着鼻子走,否则会伤害自己健康。

二、周有光

周有光(年1月13日-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

饮食结构:少荤多素。周说自己“很多荤菜不能吃,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但是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多吃,鸡蛋一天一个。”在日常饮食中少荤多素对健康应是利大于弊的。从理论上看,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元素为肉类所独有,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接近牛肉的两倍;毛豆与猪肉中蛋白质的量基本相当;绿豆、豌豆、蚕豆中的蛋白质都高于鱼、虾、鸡、鸭、牛肉、猪肉和羊肉。从实践上看,包括周有光在内的大量高寿者在分享长寿经验时都提到了“多吃素”这样一条。因此“少荤多素”是值得大多数人借鉴和尝试的。

不吃补品:周有光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我们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从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不能拼命吃,山珍海味会吃坏人,瞎吃不好。”进入21世纪,“以食代药”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所谓的“药膳”、“药补不如食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等,充斥于网络及各种社交平台之中。很多食物有药用价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不问青红皂白,乱补一气。况且有些疾病必须用药,“食疗”是不起作用的。

坚持动脑:所谓“多动脑,人不老”。思维活动可增强人的体质和活力,即便年轻时不善思考的人,在60岁以后如果能使思维活跃起来也是极为有益的。学习一些知识,思考一些问题,健康状况可能优于始终不愿动脑的人。思维活动能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衰老进程,从而使老年人能够保持健全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客观上有助于延长寿命。

周有光的儿子周晓平在评价自己的父亲时说道:“他看了很多锻炼脑子的书。他说一天到晚,无所事事,脑子也不动,没什么追求,不思考什么事,脑子就老化得快。脑子老化得快,即使有健康身体又有什么用啊?”周有光说到了,也做到了。在逐渐远离专业研究后,他仍然坚持阅读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每天看《参考消息》,美国和香港的朋友会经常寄给他英文杂志。“我现在虽然不做专业的研究,但是语言学、文字学有新的东西,还是感兴趣。我看的东西很多,后来写成文章。”周对外界的事物也保持着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病因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178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