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科学的方法学方法论

发布时间:2017-8-4 12:50:49   点击数:

气功科学有着独特的方法学、方法论与方法论基础,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科学的主要根据之一。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研究者自身(主体)以外的内容,研究手段(或方法)都是指向自身以外的目的物,对现代科学这样的查获知识的根本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外求法——它是人们已经熟悉的方法。气功科学与之不同,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手段的指向,首先是从自身这个主体入手的,为了区别于外求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内求法——这是气功科学特有的方法学与方法论。

1:拉气

一、内求法综述(一)什么叫内求法它是借助练气功获得的异于常人的超常智能(包括先天的特异功能)来认识、强化、更新自身生命过程,认识、改造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认识、改造大自然属性的方法。内求法是气功科学认识、改造世界(包括自身生命运动)的根本方法,因此,它应属于气功科学的方法论范畴。征诸实际,气功科学中的内求法,就方法而言,包括接收外界信息的透视法、遥视法、遥听法、意识感知法……以及发放信息的外气发放法、神光发放法、意念发放法……严格说来,这些具体方法才是方法学的内容。内求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虽然是我们提出的,但并不是说是我们的发明创造,它是在传统气功学的“内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气功中的内求作一简单介绍。1、传统气功中的内求我们知道气功锻炼可以使人体发生多层次的跃迁变化,不仅可以祛病强身,而且还可以开发潜在智能。当人体内的感知能力(包括非常规能力)敏感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察知到人体内的生命运动状况,如各组织器官及其运动,人体内气的流行、聚散、开合变化,以至于经络的循行、功能……通过练气功察知到这些内容,传统气功学中称之为内景;这一察知过程叫内视;对这种查获知识的手段称为内求。需要指出的是在秦汉以前朴素气功时期的古典气功中,内求的含义是泛指通过一定锻炼方法来增强自身的正气、智慧与能力,屈原在《离骚?远游》中说:“内唯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不过,古人未把这一过程正式称为内求,而是称为“反求诸己”,或“反诸己”。如《孟子?离娄上》中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论语》中说:“君子求诸己。”《文子?上德》中说“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后世的《二程全书》中说:“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对反诸己应作怎样理解呢?《吕氏春秋?先己》中说:“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诸,去巧做,而游意于无穷之次,事心于自然之途,若此则无害于天矣……是谓得一……故知一则应用变化阔大深渊不可测也。”由此可知,反诸己(内求)实际上就是通过今日说的气功锻炼(包括道德涵养)来增加人的修养能力。不啻如此,古人还认识到内求可以产生超常智能。《管子?内业》中说,“抟气如神,万物备存,能抟乎?能一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不求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四体既正,血气既静,一意抟心,耳目不淫,虽远若近,思索生知”。这一段话,不仅指出了不靠占卜而知吉凶,不求诸人而得之于己的正确方法,而且对它的机理也做出了“精气之极也”,而非“鬼神之力也”的唯物主义精辟解释。古人对内求的作用与机理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未被广泛用于实践。因为应用超常智能需要消耗高层次能量,即使是主张入世的古人对此“劳心伤神”的作法,尚称之为“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引自《韩非子》)。而后世气功逐步宗教化——追求成佛成仙,于是这种损气耗神的超常智能则被视为不可随便应用的忌禁范围了。所谓“会而不用”就是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产物。综观上述可知,传统气功的内求,只是古人治学修身的指导思想,其目的主要是以之获得正气,从而提高人们的各种能力,因而它属于气功的实践范畴,而气功科学的内求则是通过内求获得超常智能,而后主动地、自觉地运用超常智能进行对自身生命与大自然界的认识与改造,因而它不仅进入了科学的方法学、方法论的领域,而且进入了哲学层次的方法论的范畴。由是而知,气功科学所谓的内求是有其特定内容的。

2:虎形披气

2、内求法所述的内求的含义作为气功科学认识、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的根本方法——内求法的实现过程,首先在于内求,其含义有二:(1)指一般练气功过程中的内求。常人要获得超常智能,必须内求于自己意识活动。首先是通过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使主体自身的生命运动达于获得超常智能的高级的状态,这就是较古人所说的“内求诸己”有着更明确的目的、要求和练功的过程。只有这种内求锻炼才能提高意识的“灵明度”,清除对意识干扰,提高对外界的感应能力与作用强度,只有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实施内求法于客观事物。(2)实施内求技术时的内求。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意识状态,其指向都是从主体向外的,当实施内求技术时,必须先把意识活动指向自己已形成的超常智能状态。尔后实施接收或发放信息,其注意力集中在意识领域中的超常智能状态中的信息处理。内向集中得越得力,越成功,内求技术发挥的效能越明显,取得的效果越确切、突出。只有把意识活动内向集中到超常智能态,才能对外界客观事物发生作用,它是较古人所说的“知内而达外”大大扩展了实践领域。(二)内求法的特点1、认知事物的特点用内求法认知事物时得到的认知具有整体性特点,这包含四层意思:(1)不借助一般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而是借助超常智能直接接收外界各方面的特性,既是“全方位”的,又是同时呈现的。因此不用经过逻辑思维判断,就可以得到客体认识;(2)空间的整体性。这表现在对事物的认知没有空间的限制,遥感诊病即为一例;(3)时间的整体性。即对事物的认知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差别,三种时态一起呈现,预知(或前知)即为此例;(4)时——空整体性。此时所感知的事物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别,即体察到任何事物的时间与空间整体性都是一种真实存在,它是大自然中的形形色色的万物都具有的有别于物质刚性特性的一种共性。当能体察到这一特殊的整体性时,就能随意运用“物质穿通”技能了(如取出封闭容器中的物品)。应该指出,从(1)到(4),所得认识的整体性的变化有一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的过程,这是和认识主体练功所达层次的进化呈正相关的。还应该指出,用内求法认知事物的整体性,还体现于认知过程的整体性,即观察和思维过程的一体化。这一点在认识论上也是很重要的。在科学的研究中,“观察的独立性”(指独立于先验的理性的思考)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基本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内求法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整个内求认知的过程中,观察和思维一体化了。2、与外界事物作用的特点不借助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如运动器官,直接用超常智能并不接触客体使之发生作用(超距作用)。如气功师发放外气作用于人体、仪器、试样等使之发生变化,特异功能意念致动等都是这样发挥作用。(三)内求法与心理学中“内省”的区别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内省”曾经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内省”考察、分析的目标也是认识主体自身,但主要是考察、分析自身的心理过程。十七世纪心理学大师霍布士的研究工作就集中于对自己心理过程的严密观察上。本世纪的詹姆斯和弗洛伊德也都擅长于内省并在内省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学派。他们所用的内省法和气功科学的内求法有何异呢?二者的共同之处是认知的箭头都指向自身,指向内。但他们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目标不是使自身的生命运动进入高级状态,而是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和体察。虽然有人(如詹姆斯)在内省过程中也曾经历过所谓“高峰经验”(类似于入静后的境界),但那是自发的,不是自觉的。因此,一般来说,西方心理学所用的内省法是一种内向的思维过程,其思维的方法和气功的内向性运用意识不同。而且用以考察自身心理过程的,是常规的思维,不是超常的智能。而气功科学的内求法则是由内向性运用意识—→自身生命功能态的跃迁-→自觉地运用高级功能态下的超常智能来体察自身内部的生命运动-→向更高级生命功能态跃迁的全过程。此二者有质的差别。由此看来,作为气功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内求法的关键在于首先要使自身的生命运动状态发生跃迁。如果没有这一步,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内求法。二、内求法的可行性(一)内求法可以揭示生命奥秘是符合认识逻辑要求的人类认识任何事物,用以量度的尺度必须精确于被量度的对象,而且认识者的主体运动(即意识运动)的层次要高于、复杂于被认识对象的运动层次。这是被众多的科学家证实了的认识逻辑。正是这个认识逻辑,能使人认识了低于人体生命运动形式的各种物质运动的本质,从而建立起各门科学;也正是这个认识逻辑,使人未能认识自身的生命运动。因为人的全部生命运动都是与人的高级生命活动——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气功科学认识的对象是人,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因而用建立在形、气基础上的“神”这个尺度,去量度在“神”支配下的形、气运动这个现象,就不能满足认识逻辑的要求。内求法是在练功出现超常功能状态下进行的。在此状态中,一方面增大了人体内在的生命运动的强度,使之容易查获;一方面增强了人体内的各种认识功能(包括意识的综合认识)的灵敏度,这是较常人意识运动更高的层次。因此,它察知生命运动进行的状况就成为可能。练气功达到一定程度确实可以呈现出超乎常人的功能状态。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期,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对气功师进行了脑电测试,经果表明,练功时人的意识状态处于一种不同于清醒态、睡眠态和催眠态的新的功能态,其特点是脑电活动高度有序,表现为:①各脑区脑细胞电活动趋于同步,频率趋于单一化,波幅显著增大,额叶尤为明显;②不同脑叶脑细胞电活动趋于同步,脑电信号相干性提高,尤其是左、右脑脑电相干性明显提高;③脑电稳定性提高,抗声、光刺激能力增强。脑细胞活动有序性提高,意味着“心”对身的调控能力增强,心身更趋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理等过程的有序性亦提高,内耗降低。基础代谢率的观测表明,练功时耗氧量比睡眠时还要低10%,而练功时人是完全清醒的。他们的实验证明,练功时人处于某种优化的生命功能状态。这种状态,我们称之谓气功功能态,简称气功态。人体气功态存在的初步实验证实,是近年来对气功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最主要成果之一。另外,气功和特异功能的实验还证明了气功的外气发放、气功透视查病等功能确实与上述之气功态相关。这一切为内求法的立论提供了雄辩的科学佐证。或谓曰:内求法会受到因功法的差异与练功层次不同的影响而产生局限性,因而是不可取的,必须代之以“可重复”的现代科技的实验手段。我们认为,内求法确实是有局限性的,即每个通过内求法得来的知识,仅仅是复杂的人体生命中的沧海一粟,但不能把它看作是内求法的弊病,因而捐弃内求法;须知另结新缘是解决不了这一矛盾的,分析一下事实就清楚了。现代科学已做过的气功研究试验,无一不是检测气功师以内求得来的功能,而且测得的效应还仅仅是气功师功能的一部分。这样得出来的结果,只能是建立在局限性基础上的进一步局限化。或谓曰:内求法虽然能满足认识生命活动的认识逻辑,可是它的实用价值如何呢?回答是肯定的。

(二)内求法的古今成果1、古人以之创立了经络论、气化论经络学说和气化学说是中医、古气功的理论精髓,这一理论不仅经受了气功、中医数千年实验的检验,而且又经受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的但是很有意义的实验的检验,初步证实了气是客观存在的,经络是人体内的有别于神经与血液循环的新的调节系统,但是对其实质尚一无所知。于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应用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亦莫能究“气”与经络之究竟。那么,对科学一无所知,技术低下的古人是怎样认识到“气”与经络这种无形而微妙的实在的?是臆断的巧合吗?否,是气功的实践,是内求法创立的。此说并非我们杜撰,历代不少医家对此也是肯定的。《圣济总录》中写道:“闭目内视,五脏历历分明,知其所处,然后五脏可安……视表如里,亦能驱五脏之神,为人治病。”李时珍也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察照之。”从出土的战国初期的《行气玉偑铭》,仅用了四十多个字,把练周天功的过程描述得相当完备,这表明战国时气功已达到相当高度,对周天功的练法与感觉已相当精深。而周天功恰恰是修炼、体察人体经络、气化的适当功种之一,试简述之。

经络周天是周天功(又称河车搬运,亦称周天搬运)的一种,其入手功夫分两步:一是炼气功夫;二是修脉功夫。炼气的功夫是通过一定的呼吸方法与意念活动紧密配合,激发真气的产生,真气充足后,意守部位即可产生热感,到一定程度时,热感即沿一定线路运行。尔后意念紧紧跟随热感运动,亦步亦趋,此即修脉之功。一般是先通任督二脉,随后奇经八脉的其他六脉,十二经脉等均可一一体察出来。进一步练功,对人体的内脏活动,七情变化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亦可体察出来。练功体察到的真气运行的路径就是经络,周身的各种变化就是气与气化,这一切统称内景。正是通过气功实践的内景的观察,获得了人体经络、脏腑、气化等一系列的较完整的认识。对于气功实践创立经络、气化理论的说法,现在尚未被中医界与史学界广泛接受或认可。现在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古人用器具(如石块等)、手指触碰身体时,触发了循经感传现象,通过长期积累,于是乎发现了人体经络。这种说法似乎很合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但是,它忽略了两个基本事实,①自5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科技工作者都按照上述经络发现的模式,参照已有的经络学说,用机械、声、电、光刺激,同位素标记照相等技术去触发循经感传并源定感传的路线,做了大量实验,仍然无法得到确定的结果,甚至连人体上最短、最简单的一种经络都是如此。②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春秋,殷商的甲骨文只是祭祀、占卜时,刻上的一些简单的记号,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是东汉人,印刷术还要晚一些。交通闭塞,行旅艰难,因而游子思归之相思离情一直是古典文学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同行学术讨论是不可能的;直到20世纪40年年代,中医药学一直是靠师徒口传身授而继承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竟然在文字记载刚刚开始的战国时代,就能够通过先人和自己在无意识的、随机的触碰过程中触发的经络传感的经验的积累,而建立起如此完备的经络学说,实在是不可思议。这就表明了用常规方法建立经络、气化理论是不可能的。它从反面为气功立说提供了雄辩的佐证。2、当代的实践、实验成果近年来,练气功的人与日俱增,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经络、气化现象者很多。其中周天功经脉现象最多,就小周天而言,有督升任降者,有背部三条线上升,胸前三条线下降者,也有在督升任降的同时,任升督降双重循环者……以大周天而论,有任降督升加十二经脉逐经循行者;有任督循行加四肢一往一来者;有从涌泉上冲顶门者;有从头部沿经下降至四肢如卫气循行者……除大、小周天外,还有卯酉周天,即从下丹田起,从体左侧上升至头顶,再沿体右侧下降,回归下丹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仅如此,一些经络敏感的人,在某种刺激诱导下,可以感知经络的存在。上海王卜雄等人用入静法,可使常人变为经络敏感的人,成功率达88%。另外,更加喜人的是,古老的经络学说,得到了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实证,国外用基里安照相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发现人体周围生物光分布与气功的辉光相吻合,人体中的能量线与经络分布走行相吻合,能线上的能体翰旋和针灸的穴位相吻合,分布在人体腹背中线上的十二个次大能体翰旋,与周天功十二规程相吻合……(三)内求法作为气功科学的研究手段,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掌握与运用因为超常功能非少数人所特有,在一般人中也是存在的。实验证明,特异功能可以通过训练而诱发。据报道,北京大学曾随机选取了40名10岁左右的儿童经过短期训练(方法让他们和有这种功能的儿童一起不用眼睛识别图形),结果有60%的儿童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非视觉图形识别的能力。北京师范学院的实践证明,意识致动的能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诱发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意识作用,即使在未经训练的一般人身上,也是存在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应用科学院曾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观察一般人的心灵能能力。如要求随机选取的受试者,用意识使热敏电阻的温度提高几千分之一度,或用意念使干涉仪中的镜子的距离改变十万分之一厘米……结果是肯定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常人也有属于内求范畴的特异功能,只不过功能比较微弱而已,然而气功锻炼可以使这些功能强化得以显现。以我们智能功为例,进修学院的学员学习3个月以后,有40%左右的人初步具备意识感知查病的能力,有5%~10%的学员具有遥感功能。这一切充分说明用练气功获得的超常功能来研究认识世界,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三、内求法的原则——方法论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在认识、改造大自然(包括人体自身)时,方法论与认识论往往是紧密相关的,它们都是由宇宙观决定的。气功科学的内求法的内求功能,同样是人脑的功能(确切地说是意元体的功能,详见《智能气功科学精义?意识和意元体简述》)。它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像常功能那样,由感性到理性,需要经过繁杂的逻辑推理等等抽象过程才能完成;而是直接得到有关事物的整体性或本质性认识。这一过程和通常说的直觉、灵感很相像。从气功科学的观点来看,直觉与灵感很相像。从气功科学的观点来看,直觉与灵感实质上属于内求功能的自为体现,是内求智能的初级表现;气功科学的内求法表现出的功能,是一个自觉地运用过程。它虽然也是瞬时出现结果,没有逻辑推理过程,但施术得到的结果也是比较明晰的,因此它与直觉灵感相比,确实是从自为上升到了自觉的螺旋。诚然,内求得到的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正确与否,也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这一检验的过程,同时即是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认识的过程。在气功科学中,似乎是认识论、方法论合一了,认识世界的过程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合一了,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所以实施内求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与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必须具备超常智能气功科学的内求法,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是依靠人的超常智能,它可以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先天的特异功能,而更主要的是通过一定的锻炼方法——主要是气功的方法获得的超常智能。施术者的超常智能所达到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人认识世界的广度、深度与准确度,决定着改造世界的精微度与可靠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气功科学的研究对研究者的“超常智能”层次的依赖,和现代科学研究中对仪器装备和人员素质的依赖相仿佛。以超常智能作为气功科学的研究手段的优越性在于,它在研究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时,在研究作为整体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时,不改变被认识事物的本身,属于直接体察它们的自然属性、运动过程以及发生条件,是对真实情况的写照。但是由于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关于事物的认识,严重地依赖于主体超常智能所达的层次,依赖于认识主体的常规文化素养,所以这种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另外,人的意识活动对生命活动有着直接影响,因之体察到的变化又会打上功法与修炼的烙印。这是内求法的神秘性与任意性的不足,是气功科学在发展中所必须克服的。广泛的群众性的气功实践,是解决这个难题根本的途径。(二)运用内求法的过程是自身生命活动不断升华的过程在气功科学里,运用内求法的过程是一个练功过程,因之这一运用过程可以提高实施者的功力,从而完善自身的生命活动,这表现在:1、气功科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人体从健康层次的低水平达到高水平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且这个研究过程是一个逐级完善自身的过程。因为在练气功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来增强人体生命机能,其中被敏锐了的感触机能(即超常智能)成了体察(研究)生命活动的手段,而这个体察(即内求)过程,又是更高一层运用意识。人体内在的感触机能越是增强,对生命活动的认识就越深刻,相应的人体的身心机能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在这里,内向性运用意识的过程,是对人体的认识过程,又是对人体改革更新过程;是增加主观认识能力的过程,又是变革自身这个客观存在的过程。2、即使是用超常智能体察外界事物,或施作用于外物(由于智能气功提出了混元整体理论及其练功方法),也成了练功与提高功力的过程。智能气功改变传统气功的练功,强调自身的气与外界混元气同时锻炼,强调把自然界的混元气收归己用,因而特别重视外界混元气调动能力的锻炼。内求法施作用于外物的过程,是调动外界混元气的过程(而不是消耗自身精气去完成预定任务),所以它是变相的练功过程。征诸实际,智能气功的辅导员坚持为人治病或组场教功者,大多长功较快。内求法的察知外界事物,也是由于借助大自然混元气,免去了自身的消耗,可以使自己的意识和混元气更好地结合,从而提高功力。(三)内求法必须以外求知识为基础外求知识主要指现代科学、哲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它们是借助常态智能建立的。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相较,虽然显得“粗浊”,接收的信息是事物的各个侧面的局部属性,然而内求法必须以之为基础,超常智能所能认知的范围与深度,往往是和常态智能的水平不谓不高,但是他们在科学技术水平低下的古代——常态智能所涉及的范围很小,精微度更谈不上——他们只能认识那个层次的关于世界的总画面,而不能察知其细微画面,这是因为:1、超常智能虽然有着较常态智能深刻得多,广泛得多的接受事物整体性信息的功能,但在认知事物时必须借助指令——这些都是常态智能建立起来的——把超常智能集中注意到目的物,唯此才能予以辩认;如果常态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够,就无法发出相应的意识指令以寻找目的物,从而使超常智能处于茫然无措的境地,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得不到结果。2、超常智能可以接受各种信息,但是如何捕捉有效信息并予以判断,则需要借助意识中已建立起的参照系中的各种模式——这又是常态智能建立起来的——做衡量的标志。超常智能虽然经常在发明创造中发挥作用,然而那是在常态智能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的基础上完成的。3、超常智能发放信息作用于目的物,也必须有常态智能对该物的认知作基础,否则离开常态意识的导向,也是无法作用于目的物的。4、超常智能所接收的信息与发放,信息价值的评估(是否真正起作用),不仅要靠众多的内求实验的重复而且也要借助在一定范围上或程度上的外求法的实证。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气功科学的内求法,并非单纯的内求,而是溶外求于其中的,不仅如此,在应用内求法对生命与大自然界进行科学研究时,得到为数众多的素材,也需要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逻辑推理——这又是外求法的根本思维原则——进行加工,非此对复杂的多层次的生命运动是难以得到正确的完整的知识的。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是多少
白癜风早期能够治愈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180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