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意功台湾版之1气功概论

发布时间:2018-6-4 17:33:15   点击数:

1.气功概论.

2.运用意识.

3.动意功之动功功法与原理.

4.动意功之静功功法与原理.

5.如何练好动意功.

6.练习气功的注意事项.

7.图解动意功.

8.关于自发功.

9.杂念,应如何看待.

10.出偏,应如何看待.

11.关于特异功能.

12.关于人体灵敏度.

13.退病现象.

14.场性学说.

15.潮汐,活子时及全息理论.

16.再谈运用意识.

17.动意功偈语.

18.跋.

气功概论

  何谓之气?

  什么是气?

  我的看法是:气是一切物质能量在其耗散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亦即能量在传导、转换或形成新物质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

  有关物质能量的类此变化,其现象往往是人所能感觉到的。换句话说,气,可说是由无感觉到有感觉之间的转换波。

  我们可以从人体之气、自然之气、风水和气的本质,细胞的开合运动等四个方面来探讨。

  ——人体之气.

  《内经》中对人体之气论述很多。气的种类也很多,大约有八、九十种,如:肝气、胃气、心气、大肠气、营气,还有腠理之气、经络之气等。心脏细胞运动产生的能量叫心气,肺脏细胞运动产生的能量叫肺气,等等。一言以蔽之,什么地方产生的能量便称为什么气。这些不同种类的气,都是细胞运动产生的能量。各种细胞运动产生的能量,其综合就是人体之气。

  ——自然之气.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芥子之微,不论有无生命,皆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而变化不管是有机的、无机的、物理的、化学的等等,都会产生「气」。

  生物的细胞开合运动有能量辐射,会产生气。无生命的物理变化,如“三态”(液态、固态、气态)其转化时会产生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分解)也会产生能量变化。无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都有气产生。于是乎在自然界中,树木花草有树木花草之气,高山大川有高山大川之气,平原低谷有平原低谷之气……,天地间万事万物之气的综合体就是自然之气。

  ——风水.

  风水属于自然之气。

  长期以来,这部份一直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讳莫如深,令人缄口。一提风水,就使人联想起封建迷信,乩童神占、阴阳宅……。

  其实风水问题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同气功颇为相关的学问。然而它的历史命运亦如气功般,同被蒙上神秘的外衣,精华和糟粕共存,科学与迷信同在。也正因为如此,当旧世界的污泥浊水被荡涤时,这门学问如同浴盆中的婴儿一样,和浴水一起被倒掉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反思,也重新从污泥浊水中找回了气功这门令现代科学瞩目的科学。现在,也是从覆水中找回风水并为之正名的时候了。

  晋人郭璞所传《葬经》论风水说:“气乘风则散,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又云:“深浅得乘,风水自成。”《葬经》简明概括风水选择标准说:“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都草茂林。”

  风水之义,大略可知。盖为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尔后择其吉,而营筑城廓室舍及陵墓等,实为昔人所藉助重用的一门实用学术。

  风水问题,以现代科学来解释,就是自然界中物质的相互作用问题。

  这种相互作用就是“场”。

  前文已提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无休止的变化之中。此变化既有能量的耗散,也有能量的积聚,其变化过程就是能量的流动,能量的转移。这也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气,都形成自己的场,而互相发生作用的原因。事实上,这个道理两千年前就为老子所认识了。老子云:“万物以气相射也。”如何理解呢?

  一、万物都有气;二、万物藉由气而相互作用。而这不正是场论的雏形吗?

  这个场,无形无象,没有质量,但确实是场的作用,这就像电磁场一样。

  电磁场什么样子?谁看见了?然而电磁场于空间之中何处不有?空间中各种各样的波长和频率,只要把收音机调好频率,把电视机调对频道,它就出声音,就出图象,就感觉了它的存在。

  风水这个东西,一般人往往感受不到。少数人在生活中,虽然在某些偶然事情上,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了一些,但是也朦朦胧胧,说不清,道不明,谈不准;只有具备特异功能或气功修鍊达到一定层次者,才能感知它的存在、作用与影响。因此,即使在今天谈风水,一些人还是认为玄或荒诞不经。

  然而风水学的理论基础正是“天人合一”的最佳佐证。这在中医古籍和其它古书上都有很多记载。也是先祖在漫长的生存斗争中,反覆观察自身与大自然的相关变化,经过类比、归纳、演绎,逐步建立起来的。对这些理论我们应要认真思索,因为它对习练气功有着指导意义,其中深刻的科学内涵,更不可等闲视之。我们练功在有条件时应讲究风水。

  是以练功何以要找山清水秀、树木茂盛的地方?因为那里的负离子多,练气功就快。有的人练气功找名山,或是找地球上某些纬度特殊的地点、找练功的兴盛之地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地理环境的特殊、其能量高,可以事半而功倍。换句话说,正是“天人合一”、风水好!(关于风水的其它问题,待论场性时再详述。)

  ——气的本质。细胞的开合运动.

  此处所言主要是人体之气的本质。

  练气功产生内气,但气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细胞的开合运动。

  练气功能改变细胞的运动状况,增大细胞的运动幅度,加快细胞的运动速度。然而此非练气功者的细胞就不运动了,只是运动的幅度、速度小点罢了。

  在气功状态下,人体细胞运动增强,必然会辐射出一种“能”,我们姑且称之为本质能,而这在感觉上便是“气”。调动的细胞越多、细胞传动得越活跃,气的能量就越大。

  那么,气感是怎样发生的呢?

  以拉气法为例,由于手的一推一拉,手掌中细胞开合运动发生了变化,被激化了,必然会发生能量辐射;左右手互相促进,使细胞运动升级,能量辐射加强,就有了气感。气在双手有进有出。当能量从细胞辐射出去,不论辐射到空间或是辐射到另一只手上,这种现象称为“脱离能”现象。

  离体的气。细胞运动时释放出来并发放至体外的能量,对于释放出能量的部位,是相对无用之物;但是,它在传递、转移之过程中,必然影响周围的细胞。

  进气部位细胞受激而活化,称之为刺激细胞现象。而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一个综合细胞群,它们都会因细胞开合运动而产生能量、释放能量,当然也能接受能量,因而也都形成各自的场。

  这一个个的场,对周围的脏器都有影响,也都有信息反馈的作用,因此而产生气体流动的现象。

  比如练小周天功,第一步意守心窝部,练一定时间后,该处的细胞传动增强了,于是发生能量辐射,刺激邻近的细胞活化。当运用意识导引时,这种细胞活化便按一定的方向传递下去,于是发生了气流周天运动的情形。

  再举一个练动意功的例子,动意功开发智能,正是利用“手场”形式。道理何在?

  从根本上说,便是利用了手部的细胞开合运动释放的能量。当按动意功要求以手照于头部之时,手上细胞释放出的能量传递到脑细胞,激化了脑细胞的开合运动,并使脑细胞的传动向深层次发展。于是就开发了脑的智能。

  对练气功者而言,上述动作,不管有无发气意念,都可收到功效。甚至在看电视或同别人聊天时,由于手上的细胞照样开合运动,因此依然有效。

  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开合运动,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向体外散发着能量,尤其是全身的大穴位,如劳宫穴等,更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练功,不练时实际也还在练。练功者与不练者的差别,不过在于功力上收益大小和能量的发散数不同而已。我估计如果一个人每天吃三个馒头,大概有两个馒头的能量要被散失掉,如果我们不注意研究这个问题,那就只好让它跑掉。

  要知道这种能量对祛病健身、延年益寿都有重要价值,它是何等宝贵啊!而动意功的特点之一,就是把跑出去的能量收回来,利用劳宫穴将能量回流。

  以手形如正八字对准腹部;过一会儿,肠胃就会蠕动。这是肠胃气机在变化,是由手上辐射出来的能量刺激肠胃细胞发动起来的。如果不充分利用,这部分的能量也就默默地跑掉了。

  鉴于上述认识,动意功动功除了起式外,都要运用手部的回照。这么照、那么照,千变万化,都是利用能量辐射,刺激被照部位细胞的开合运动,因此祛病健身。

  练气功要着眼于细胞的开合运动。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什么运动呢?我补充一点,生命在于细胞的运动。

  平常,每个人都在运动身上的关节,关窍也都在传动,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细胞都在大辐度地开合运动,有的还在休眠状态。许多气功书讲,气功的关键作用在于运动肌体之中小的关节和关窍。比如禅密功,练后很快能出功夫,它为什么好?好于强调人体关窍的蛹动。其他的功法也有主张大关节蛇形、小关节蛹动的。但是,当我们按这些功法练功、蛹动时发现,有些细胞虽然跟随肌体蛹动,但自身的开合运动并没有明显加强,因而有些潜能还是开发不出来。人体四肢百骸,皮、脉、筋、骨、肉,还有脏腑,都是由细胞组合的,所以练气功就是要着眼于细胞的锻鍊,想办法把细胞自身的开合运动发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细胞内蕴藏的潜能开发出来。

  在练气功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的积累,修鍊达到一定阶段上,全身的细胞都在起变化,开合运动普遍得到加强。此时,全身就会产生轻松的感觉。

  又随着细胞运动的加强,在细胞传动松弛、紧凑的一剎那发生了“空”,什么都没有了。这便是潜能开发的契机。当然,空是各门各派功法练到高级阶段的共性,最终都要悟空,也就是有中生无,“无世无我幽超尘”。

  什麽是气功?

  ——气功一词的涵义.

  中华气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门派繁多,异彩纷呈。但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对气功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及明确的概念。

  一般而言,佛家称之为“止观”、“禅定”;道家称之为“吐纳”、“鍊丹”;儒家称之为“存心”、“养性”;医家称之为“导引”、“行气”等等。不一而足,比较混乱。直到晋代才有人提出“气功”一词,但并未被社会广泛接受,因而也没有沿用下来。

  早期由于人们对气功的认识尚浅薄,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少人对气功的了解仅仅是同呼吸联系起来。到了一九七九年,气功在中土勃兴,“气功”此词才提得更响,人们对气功的认识也相对提高了,并且将其同人体科学、特异功能联系起来。

  概究其内涵,可从下述三个方面来考虑:一它的研究对象,二它的研究方法,三它的研究目标。

  气功的研究对象是人体这个小宇宙,尤其是大脑的秘密,即人体的“黑箱”之谜。当然,身外还有个大宇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在研究之列,但前者堪称重点。

  气功的研究方法是内求法,是修心养性,既包括意识的运用,也包括道德的涵养,用意是气功修鍊方法的灵魂。研究的目标是巩固人体的现有功能,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开发人体潜能,使之得到超常发挥;既要健康身心,又要启蒙开慧。总而言之,所谓气功,就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藉由内求法的修鍊,巩固人体现有功能,开发人体潜能的一门学问。

  从上述分析可谓之:虽曰气功,却不在气字之上做文章。其实,人体有三宝:精、气、神。而气功主要便是练神的,这是由气功研究的目标决定的。总之,练神是气功修鍊的宗旨,练气是气功修鍊的中间阶段,过渡阶段。

  ——气功的广泛应用.

  古老气功的显着特点是:其练功方法为闭合性,不讲求群体效应。

  古代气功只是个人的养生术,提倡练自己的内部气机变化,练自己的内部经脉、气路及观自身内景,而且把气功这门科学归结在个人的利益上,所以,古代的气功只是个人的养身术、健身术,提倡益寿延年。但伴随气功在实践中的逐渐发展,气功已从个人养生术逐渐发展成为医疗术。

  目前,气功不单在医疗上被应用,也逐步地应用于军事、教育、农业等许多领域,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现在已经看到这方面的研究出炉了。

  某人曾说:“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所谓伟大,是因为二十世纪有三大发明。第一是发明了原子能、原子弹、原子核;第二是东方的气功发现人的大脑思维活动能产生一种能量,简单地说就是意识能量。意识能量看起来是很普通的,就和一开始人类发明电一样,阴电、阳电能使灯泡发亮,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人,万万没有估计到电对人类贡献这么大。我们的工业、农业、家庭生活,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现在二十世纪又发现了人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能量,对今后的社会,对人类的贡献也没办法估计。在医疗上我们运用思维活动,意识能使对方健康;在农业上,通过意识能对种子的处理,能使农业增产;在军事上,运用意识能可以侦探,今后还会逐步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尔后,气功的前途应在“社会化”。

  随着气功的普及与推广,它将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我们绝不可低估它的力量。但是,在新世纪革命前进的道路上,自然会有种种曲折,这是避免不了的正常现象。有些人虽然目前对气功不太理解,但我认为在群众性的气功实践中,及气功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时,迟早大众能够对它逐渐理解,逐渐承认的。

  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领域已经应用了气功。比如说,军事科学上运用气功,领航员藉由习练气功改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方面,美、苏等国家已经实践了。虽然苏联在一九八三年一度中止过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现在又恢复了。

  当然,除此之外,修练气功尚可应用到许多方面。

  例如:我们曾经设点开办气功研究的小学,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有的小学生理科成绩好,文科成绩差;有的学生文科成绩突出,理科成绩不及格。

  若用气功意透,发现这些学生有的是两额角平直,青龙角亮度差;有的是头顶囱门发暗。藉由气功方法调节后,这些学生智能开发了,文、理科的成绩也进步了。这方面的例子,由我亲自调节、处理的为数不少。

  动意功学员中,不乏有画家、书法家。但书法和美术也能应运气功。例如以气功写字、以气功作画,作品就不同一般,而更富有神韵了。

  记得有一回,我正在写书法,有位老先生饶有兴趣地站在一旁看,这时,别人告诉我,李老是书法家。我从来没学过书法,只是带功加一定的意念,并且在放松状态下,全神贯注的写字,并作为信息疗法的一种方法。当时,我写的字,李老用手一摸,感到微微发热,也顿时感到十分舒服。我为李老写了几个大字,他带回了北京,挂在厅里,老俩口没事就摸一摸,并坚持练气功,两老的身体越来越好。所以说,美术家如果能在功态下作画,书法家能带功写字,作品就能更富神韵,成为无价之宝。

  我经常要求学员认真观看气功学校中的人体解剖图像,因为这些图像也是信息图像。当初王燕老师在绘图的时候,我一边看一边给予能量。学员看这些信息图像而激发出潜能的很多,因为这不是一般的人体解剖图,它是经由能量灌注的信息图。

  我也曾经做了一个能量灌注信息疗法的小实验。当时我为病患开了一个信息处方,这个方剂写的不是药名,而是他的姓名、病名。然后在上面写了三句话:“肝气暄,胃气顺,肾强健”。一边写一边发信息。写完后我把这个字条放在对方手心上,要他捂一捂。不到一分钟时间,他有了感应,感觉到肝脏里面动起来了,别人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了。约莫过了五分钟之久,他才回答大家的问话。

  当他一接收这个信息药方以后,肝脏里面动开了,气往下走,走到脚尖之后又往上走,全身都出汗了。当下他便要求我写几个字,说是拿到广交会参加展览会,为参会的外商作气功保健医疗。

  于是我以草书写了一个“首”字,是带功写的,在上面有人体结构的意念,分头、血管、肺部、肝部、胃部、上肢部、下肢部等等。那天在场的人也都以手摸过这个大“首”字,摸到与自己相对应的身体部位,如果身体某部位有毛病,以手在图上摸着,马上有不同的感应,如发热、发凉等。

  至于气功应用在农业上的例子,便是石家庄市原副市长薛谦祥,他与我学过气功,某日他特意种了几畦西红柿,并且设立了对照组。

  他对两畦土质相同、面积相等,肥、水条件相同的西红柿地块,一畦每天向植物发气,运用意识能促其生长,另一畦不发气、不发意念。经过对比实验,发气的西红柿生长很快、结得西红柿又多又好吃,比不发气的西红柿地块产量高出很多。这件事当时在相关杂志上也被报导过。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气功修鍊侷限于气的习练,而应体认到,这是藉由练功的方法,以开启人体潜能的一门学问。

  气功的共性.

  ——修心养性为本.

  气功是以修心养性为本。

  在修心养性方面,门派众多,有道、儒、医、武术等,其共性为何?

  从儒家的功法去研究,在修心养性方面提出的方法和理论根据是“以礼治心”。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身心力行,就能达到上乘功夫。讲求“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修练的特征。

  老子主张“无为”;道家主张以“道”治心,都是在养心上和治心上起了作用。至于佛家主张以“静”治心,乃是在治心上下了功夫,可见各门派的共性都是以修心养性为本。这就是气功的共性。一个是治心,一个是养心,以心为根本。所以,高级境界的气功主张:常虚,常静,常清静。

  这是各家功法的共性。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只有理解功法的共性,才能确实修鍊。

  各门派虽然采取不同的功法,但是,修心是共性。那么,什么是常虚、常静呢?在练气功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入静,也能很快地引起气机变化,这就是常虚、常静、常清静。

  在各家功法上这个特点是相通的,不是我坐在这儿,非比划半天才叫练功。在练法上越快效果越好,越简单效果越好,越高级的功法越简单。我们要从这点上去认识。

  有很多人总以为这家功法五节功,那家功法十节功,十节功总比五节功好。当来日又出现一个十五节功,又认为十五节功比十节功好。这样的认知就错了,是不懂得常虚、常静、常清静的道理。

  在一般情况下,功法越多,式子越多。式子越多越繁琐,功法越低。真正的出功夫是在一剎那间;佛家、道家也是如斯。道家讲“悟”,佛家讲“空”,瑜珈功讲“什么也没有”,在这境界下才会出功夫。唯有破除条条框框,才是真正的常清静。

  高功夫的人随时随地都能练气功,坐着、躺着,衣、食、住、行都可以练,思维方法千变万化,这不是杂念,这正是修心、养性的一种好方法。我提出来没有想像力练不成气功。你把它看成是杂念,它就是杂念,你认为它是意守,它就是意守。这个问题关键在“心”、在“意”。这同时也是道家、佛家及其它各家的共性。

  练功中不要有任何的拘束,海阔天空随意有,什么都可以意守,什么都可以想像,这就是养心的共性。

  “心之官则思”。中医强调人的生命是心,是心气的统一,又强调气为血之帅,反覆强调“心,君主之官”的重要性。中医《内经》强调心是“君”,这就强调了随心所欲的气功态。只有修心,身体才能得到修养。作为一个医生来讲,只有修心才能为病人治病。如果修不好心,为别人治病效果就可能不好。沧医院的一位医生曾前来学习动意功,她与其公婆曾学过一段气功,效果很好。为病人开处方时,她非常用心,常常是药方开好了,病人病情就减轻了。有些输液的病人本该输液两个疗程,结果输液三天就好了,她纳闷。这次她来石家庄,便问我,这是什么原因?我说这是用心治病。

  用心治病,就是在治病过程中练功的好方法。

  如果你在为别人开处方的时候,一边开处方,一边想家中事,这个处方即便药物正确,药物用得很好,只能达到药效;如果你用心治病,在治病过程中用心想着自己这张处方开了以后,能在对方什么地方生效,这就叫练气功。信息也好,信息字也好,都是这个道理,用心写字也是练功态。书法家功夫高低,就看他在写字时精神集中不集中。如果神态专注,他的作品就有价值,如果写字时精神不集中,那么作品就不值钱。练气功不要老考虑其它问题,要专心,练气功要以修心养性为本。

  所谓“心常虚常静,道法自定”。

  道是什么呢?道法自然。道,我们摸不着、看不见,它是自然的,是人体自然规律。阴阳之为道,四季之为道,春夏秋冬,顺序更迭就是道。要更改一下,春改为夏,夏改为春不行,人体内部也是这样。心情放松,人体的内部才能够放松。放松以后人体气机才能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心能使静,道将自定”,这句话也很关键。哪一家气功也可以应用,这就是共性。心里有杂念时,必然有另一个杂念去消除这个杂念,在这种情况下,在旧的杂念被消除和新杂念没有滋生的一剎那间,即是“空”,即是“虚”。

  “空”和“虚”是各家的共性,气功的共性。可用一个公式来把修心养性这个共性来体现一下:虚静。

  虚静以后获德道。

  公式是虚静=德道。

  不要有门派之见,按这个方法,就能够修心,就能够养性,就能够成功。《四书》有具体的修心方法,《大学》中有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高级的气功修身方法。练气功懂了道理就练成了。求德性,心不正则德不来。气功讲功法,如果光练功没有德,肯定练不成气功。讲功法,哪一家都要讲“功德”;哪一家练功不讲功德,就练不好气功。如果你口头上讲涵养道德,却又老说别人是非,这个心就不正了,功夫也上不去,功力反而会天天下降。

  德,在气功中能量很高。德比功的效果要高得多。练气功,功德很关键,讲德,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德如何求致呢?要注意解决“中不静”问题。胸椎的内侧至心脏的后侧这一带要求静,清静;因为心脏后侧这一带清静直接影响着中脉,如果这一带不清静,中脉(在医学里相当于冲脉的部位)就不清静。中脉不清静,上下气就不通,练功也解决不了。这地方的静讲究德,德就在这里求得。真正的涵养道德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清亮了,冲脉上下气机都贯通了,才能练好气功。

  正心是德,德自来。心脏的后壁这块地方,如果能让它常清静,尔后才能开发出各种的功能。

  练气功有功力和功能两个问题。有的功法练得很有劲,气很大、很足,但智慧不开,不能透视;有的功法能透视,意识很好,但功力不足。功力和功能不是同时都具备的,要掌握住两者的基本点,把它疏通了,功能就上去了。如果有各种杂念,就通不了,功能上不去,透视解决不了。

  虽然你功力很高,但不清静,也解决不了问题。功能、功力两方面应分开讲,这样气功涵养道德的精华部分就能掌握了。如果不掌握这一点,只是讲涵养道德,讲多作好事,还是不够的。多做好事固然是涵养道德,但是在人体内部什么地方应该清静是很关键的问题。

  ——练形、气、意、神.

  练气功从总的方面讲,分为三个方面、四个阶段。

  三个方面是调神、调息、调心。这又是各家功法的共性。你说哪家功法不调息、不讲呼吸正常呢?哪家不调心呢?尽管彼此功法不同,但都离不开调神、调息、调心,这就是共性。调神、调息又都是为调心服务,这又是共性之中的共性。

  那么四个阶段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门派之见。这四个阶段是形、气、意、神,最后是“练神还虚”。随便拿出一个功法来,它就具备这四个阶段。哪一家的功法也具备形体的变化、气机的变化、意念的变化、神的变化以及练神还虚的变化,所以,最后还是统一在一起。

  不同的功法形体各有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伸筋拔骨,开关窍。不管它的桩法如何,柔也好、刚也好,它的目的就是开智、祛病。懂得它的共性,就不要说,张三的功法是伸手,李四的功法是练拳,不要说伸手比练拳强。伸手和练拳都是为了舒筋活血,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尽管方法、形式上有所不同。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强调将人体的筋脉拉开,把关窍打开。当然在形体方面也还具有一个共性。张三、李四的功法都好,它有什么共性呢?在动形体的时候是运动人体不经常活动的地方,而且是朝人体经常活动的反方向动,这又是形体上的共性。那么,动意功有这个共性吗?有!动意功有一个动作,即站桩时回照命门,这个站桩姿势便是活动人体不经常活动的地方,或是经常活动处的反方向。

  以此姿势就把形体拉开了!

  所以说,在形体方面有共性。你说张三的功法这么站,李四的功法那么站,哪家好?哪家都好。在形体上不应讲究千篇一律。

  要理解形体的变化,不管哪家的功法,采取不同的方式,使筋骨拉开就行。我们必须认识清楚,这只是形体的变化,是气功共性的第一点。

  在气的方面,气机的变化也是共性。有的运气,有的领气,有的调气,但不论其如何调动,这个气在其中走,和意念一致,这又是一个共性。

  我认为身体的气上下左右都要疏通,在运气方面这是个共性,从东向西正确,从西向东也正确,不是必须要走哪个方向。我们讲周天功,运转周天,任脉从上往下,督脉从下往上,这叫正转。当你能正转起来后就算周天通了?其实不然,在真正的周天运转开之后,它会突然向反方向转,而且转得特别快,这才叫周天通了。不要说哪个功法必须正转才通,或哪个功法必须倒转才通。

  各种功法在练气的过程中,必然产生气的流动现象。这是气功的共性,由于功法不同,所以气路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是为了达到身体气机通畅的共同目的。

  我们吃饭,有的吃玉米面,有的吃白面,还有的吃蛋糕,不管吃什么饭,为的是获取营养。练气功也是这样,不管如何调、如何运气,能使身体气机通畅,才是真正的目的。

  若研究了各门派的共性,就不会有门派之争。

  从古至今许多气功家都是练了很多功法,取各家之长,总结出了自己练功的方法,推广自己的经验及体会来为人民服务。门派是创编功法者的体会,所以自然牵扯到各家的功法、各家的动作。可以这么说,每一家的功法都是杂家,为什么呢?

  不管哪一家的功法,在一开始创编时都学习参考了导师的功法,或学习了他派的方法,而在各种方法中取其精华后形成了功法。并非任何一人初生下来就会这种功法。为什么现在创编的功法浩如繁星,这就是好多气功师在练功教功中有了体会,而且形成自己的一套练功方法及门派。但是,不能说这样做不对,重点是功法有无自己的特点。任何创编功法者,应不是完全按老师的功法来的。老师有老师的优点,学生有学生的优点,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要能一致,功法上能一律平等,因为任谁的功法都具备了形、气、意、神的共性。

  意念活动也有共性。

  道家的意念活动是以道治心,佛家是以静治心,这就是意念活动。

  有的以幻治幻,有的主张意守具体的一个部位,这是意念上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性,必须有一个意念活动。

  没有意念活动能形成功法吗?不太容易。意念活动有强意识、有下意识、有普通意识等许多意识。尽管意识不同,但是在运用意识方面它又是共同的。练功时有的应用这样的意识,有的应用那样的意识,我们说这都是运用意识。应用意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练功的效应。因此,意念活动又是各家的共性。

  练神也是各家功法的共性。动意功有意念活动,其他各家的功法也有意念活动。各种功法的意念活动都强调“静”、“悟”,这就是“练神还虚”的阶段。达到了这个阶段就达到了“万法归宗”。不管有多少功法,最终还是归到空,这又是个共性。

  张三的功法最后练到空,李四的功法最后练到空,最后都是到空。

  ——练细胞的开合.

  练气功应该注意练细胞的开合。许多气功师都注重练经脉、练关窍、练脏腑,我却认为应习练细胞。

  因为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个经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离开了练细胞的开合等于丢掉了一大片阵地,何况真正有潜能,有能量的地方正在于细胞。例如心脏是由细胞组成的,肺部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练细胞怎么练呢?我提出按“场性”理论来练。

  以双手回照身体,以这部分的能量刺激那个部分的能量,彼此相互刺激;在相互刺激的过程中细胞才会发生运动。

  如果你看他照,却以为他只是舒筋活血,这不对。相互照时就形成“场”。这也是各家功法的共性。

  不论武功、气功,凡出功夫的功法,都离不开站桩功。站桩功要求垂尾闾,位置要低,身体中正。站桩功是筑基功,没有低位站桩要练出功夫不可能。

  有些站桩功的手式似抱球,抱球的中心理论即是“场性相对”。尽管许多功法目前还解释不清楚,但还是站桩出功夫。为什么站桩出功夫呢?这是站桩相对论。

  这部分细胞全部运动,它的力量就集中了。练气功的目的就是开发人体内部潜在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在功法上有共性。所以,练形的共性,练开发智能的共性,练脏腑的共性,练场性的共性。

  ——全凭心意下功夫.

  气功功法不要分太多层次。

  练气功的共性是意识在哪一点上就练哪一个部位,这又是共性。

  意识在哪一点上就在哪一点出功夫,不分表、中、里。有一种功法,直接练中脉,效果很好。并非必须先练外混元,练经络混元,才能练中脉。懂得了气功的共性,如何运用意识又是一个关键所在。

  意识在表就是练表,在中就是练中,在里就是练里,而且这动作不要复杂化,一个动作打一遍行,打几遍也行。

  动意功很简单,三五分钟能结束,但是一个动作你打一个小时也可以。练这种功法表、中、里都练了。不分什么前五年、后八年,再来五年计算,那就太繁琐了。你四十岁开始练,练三十年加起来七十岁。七十岁干什么?该退休了。所以学功法只有掌握共性,才能练好气功。

  气功并不神秘,如果把神秘之处分享给大家听,大家逐渐认识了,在习练气功的层次上就会很快贯通。练动功的时候,练伸筋拔骨的时候,对脏腑的病变效果不高,练脏腑的时候对关窍的病变效果不高。关窍、经脉、脏腑、细胞,应同时练,同时练就不分前后层次。在一套功法里都具备了不是更好吗?欲皆俱全,必须研究功法的共性。

  动意功没有门派,体现各家的共性。若说这是杂家,我也不反对。若说是百花齐放,百花齐放更好!编这套功法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各家功法的共性。

  练脏腑就得练口诀、手印,还得伸筋拔骨,将身体细胞活动起来,并应用“光”,最后“练神还虚”时,动功和静功同时练,目的是能较快速地开发人身潜能。

  虚实观和色空观也相吻合。所谓虚实,是道家讲的虚实。佛家讲的是色空,这二者又是吻合的,并不矛盾。并非习练了道家功便不能练佛家功,练了佛家功又不能练道家功,道家功在气功历史上,历史悠久。佛家功也一样,二者的理论相吻合。

  道家练金鼎,佛家叫雪山,外国称为智能库,印度名为根达里尼,虽然名称不一样,实指同一个部位;是命门的内侧下边一点。哪个功法不练这个地方功力都上不去。

  我主张此处既有金鼎气腾,亦有神光化雪山,把这个关键明了就行了。美国开发智能的理论也很好,其开发智能的理论也不主张练头部;美国把智能库的精华调下骨髓,尔后再往上领,这就是中国的周天功。

  我们国家有的功法开发智能直接练上丹田。掌握了共性,掌握了各家练法的诀窍,怎么练都行,怎么想都行,说我这是“常将神光化雪山”的雪山行,金鼎也行,根达尼也行,根达里尼也可以;说我这里是龙也好,二龙戏珠也好,或说是蛇也好,蛇头也行,不管叫什么都在这儿。有的练过瑜珈功,瑜珈功有练功图,在尾闾这地方,有条蛇,这条蛇嘴冒火光,这是瑜珈功的特点。但火光意谓什么呢?仍是“神光化雪山”,或意守太阳。实际上,叫什么都行。但胆小者怕蛇不就麻烦了?太胆小就不敢练功了,让它想太阳不是很好吗?蛇是形象性,太阳也是形象性,所以意守何者都行。总之,掌握共性是关键。

  待练了两天功,太阳忘了,蛇也忘了,意守激光行吗?行,照样可以。不要强调这家功该想什么,那家功又该想什么,想什么都可以。这是共性。佛道都一样,没有不一样的。

  中医讲:“血海、气海、脑髓之海”,道家讲“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把这几个海又贯穿起来了。佛家、道家都一样,绕上丹田、下丹田不过血海、气海,不过水谷之海,不过宗气之海,不到达脑髓之海行吗?不行。直接把这几个通开了就行了。

  上、中、下三田,用一道光线在其中上下直接一拉、一亮这不就成了吗?上、中、下各地方就齐了,用这些方法不是更简单吗?只有掌握了它的共性,才能创造自己的独特性。如不掌握它的共性,没有脱离开佛家,也没脱离道家,那怎么能创编出新的功法?

  动意功运用什么方法、如何联系呢?练五匹马。

  不论是佛或道,五匹马,由下往上,再由上往下不停地转,这就行。如果懂得共性,方法多了,也就不牵扯门派了。

  也有张三叫“采药”,采药就是练丹田,采药实质上是细胞运动的开始,鍊丹不是能量聚集吗?这就揭穿了关键所在。再看看佛家,佛家讲放松,以静治静,肚里有佛,不论个大还是个小其实都是意守,这还不是共性吗?

  在意守方面,既不是单纯的闭合性练法,也不要用单纯的开放性练法。

  闭合性练法,容易死守。意守丹田,总想着丹田,气机不转化了,就容易使丹田发生燥热,就会出现练功出偏。这不能用。

  也不能用意守外界的方法。开放性的方法练气功强调守神,精神内守,想到体外,这神不就跑了吗?孟子说过要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即收“放心”。把这两个方面揉和在一起不更好吗?既不要意守一点,又要守住这个点。有灵活性,还要有固定性。所以我提出了闭合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闭合性开放既不跑神又不死守。以静治心,这是佛家的理论。意守一点,是道家的理论。把静搬到人体的腹腔之中,这个静又变成了一个点,这是佛道结合。在意守方面,意守住了,没有跑神,而且又不死,这不就练好气功了?既是佛家的理论具备,道家的理论也讲得通。

  动意功静功中的海底探宝、大海翻腾、还有练腹腔中的我等方法,皆可取得上述效果。这是藉由不同的方法达到共同的目的。这个问题很关键,是个共性,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只有研究了共性,才能掌握妙法、诀窍。

  练功过程中,物质的转化也有共性。道家鍊精化气,精转成气;鍊气化神,气转化成神;练神还虚,最后以精转到虚。用肉眼、仪器看出或测出来的物质,转化到最高级的形式即无形的物质,这是个“转化”过程。佛家也是由下向上转化、由有向空转化的。把所有的儒释道功法中所有的转化都综合起来,有一个由点到散,到统一,到聚,到变的共性。

  点,开始时,不论佛家、道家,一开始必然想到一个点,想到一个很小的面积。练气功似守非守,若有若无,这又是散开了,由点又成了线。无论什么功法,讲究气机的变化,讲究合成的运动,周天的运动。运动的目的使开发的能量统一起来,达到能量统一,又是一个统一点。这个点是高能量的统一,就是聚。在这种情况下,又表现为“物极必反”,能量运动到另一个点上,由量变到质变,能量和质量方面都改变了,成了其它的物质。练气功就是从一个层次上升到较高的一个层次,当上到另一个层次的时候,又还是点、散、统一、聚、变这么一个过程。周而复始,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上升,功夫就提高了。

  我这个气走到这了,怎么走不动了?有的同学很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谁造成的?就是思想意识造成的。倘若,你在此处一站,说我什么也没有呀,它就没有气。你说我这气怎么下不去呀?那它就下不去,你让它总在这儿,他能下去吗?意识很关键。有的病人容易这么说,大夫,我浑身都是病,这是自己给自己下了这样的坏意识,因此不要用这样坏念头给自己下结论。下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我只是这点不舒服。

  练气功就是点、散、统一、聚、变。就是这么简单的意识。练外皮就是练外皮,意识到内部加上音符就是练内部。意识到细胞,一回照,就练细胞。如果掌握了这个规律性,就可以随时练气功了。神经麻木,回照神经;胳臂抽筋,伸筋拔骨。要灵活。掌握了共性就灵活了。练气功不要几年几年的计划,想练内就练内,“全凭心意下功夫”,这是练气功的共性。

  心意在什么地方,应用什么样的方法,就练什么功,不分表、中、里,也不分几年计划掌握共性,如此,在练功过程中才能随机应变,在挑选功法方面,才知道哪个功法好,哪个功法有独特性,才能够理解、发现。张三的动作独特,就采纳这个动作;李四这个方法独特,就采纳这个功法。好多的功法、动作是虚构的,有也可,无也可。还有拉气,拉什么气呀,这不是拉气。当拉气时,细胞就开始运动,细胞运动必然会发射一种能量。治病的道理在于治心,这就是共性,不是神乎其神,不是非做多少动作才行。

  以动意功预备式而言,一站,好多病都治。一站,身上处在气功态,手心上的细胞运动就刺激上边的细胞运动,必然影响周围的场发生运动。一站,按中医的理论讲通中焦。中焦一通,上焦一通,下焦一通,肺气下降,三焦都通了。这一站通了三焦,你身上还有什么病呀!一站,上下都活动,细胞都活动,因为身体是由细胞组成的,脏腑也是细胞组成的,关窍也是由骨质细胞组成的,细胞都运动起来了,因此问题就解决了。

  中医讲淤滞,气滞血淤。不管什么淤滞都是细胞的运动阻塞,细胞活动的阻塞就生成了各种病变。肝脏细胞阻塞了就是肝区淤滞。胃部细胞闭塞淤滞,胃气不下降。肺部淤滞了,就会感冒。皮肤毛孔淤滞了,汗就出不来。我们一作功,细胞一开合,感冒就好了。只有掌握共性,才能千变万化。动意功千变万化,但变化也是有规律性的。只要掌握规律,千变万化都可以。

  习功者,大脑要聪明、灵活,不必要练整套功法,要掌握它的特性。关窍不好就运动关窍。动意功为什么简单?它的动作不太大,但形、气、意、神具备,表、中、里具备。有站桩、有筑基功。有伸筋拔骨的、有脏腑的口诀,在教功过程中还加了数字诀。从各家的门派中掌握了共性,把共性搬进了动意功。动意功是我编创的,也是多家功法集锦,我整理了一下。在治病、练功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变化,这是正常的。

  气功不仅有它的共性,而且每一家又有它的特殊性,要在特殊之中找出共性,找出它的特点。方法虽有不同,但最终的效果是一样的,找出共性才能掌握关键,真正修鍊。

运用意识.

  什么是意识?

  什么是意识?它包括哪些种类呢?依学者研究结论,加上我的实践体会,总结出以下两个问题。

  ——什么是意识.

  为什么要提到意识呢?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思维是人类特有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从气功的观点论之,意识也是物质,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所以就有“硬气功”表演,身负磨盘、汽车过人、钢绳缠颈、手掌劈石等等,充分说明意识物质能量的效应。

  按照古代直观的朴素的唯物观点讲,人的意识来源于物质存在。《韩非子?解老》中云:“先物行,而无妄意。詹何坐,弟子待,有牛鸣于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蹄。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观之,果黑牛而白裹其角。”这说明了外界有何种物质存在,人才会产生什么样的认识。

  意识来源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没有物质的存在,就无有这种物质的意识活动。

  譬如,此处有一只杯子,我们大脑中已有杯子的印记图像,和客观存在杯子的图像结合,经过认识图像的结构,最后得出结论,这是杯子,这是大脑从杯子这个物质得出的意识活动。

  再如:对张三这个人的认识,你必须对张三的长相、言行特点等有所了解,然后才产生思维,得出结论。意识是思维活动,思维图像的结局。

  例如1+1在大脑中必然有个思维图像过程,它的结局是2。2就是意识。我们练气功讲究意识活动,意识活动不出我们的大脑,仍在我们的大脑内部,这是意识活动,当意识逸出大脑作用于病患身上发生效应,便是形成了意识能量。

  ——意识的分类.

  意识活动可分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也就是抽象思维)还有灵感思维。

  1.形象思维人的第一个思维活动应该是原始性的思维活动,也就是形象思维活动。

  道理在于形象思维活动,在大脑内没有框条。不了解具体物质的性质和活动规律,仅仅是从大体、概况上对这个物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把这种印象印记在脑之中,是为印记活动。

  譬如:这是个眼镜盒,这个小孩从来没有见过它。当你拿出眼镜盒,小孩并不知道这是眼镜盒。必须告知,这是放眼镜用的盒子,他就知道了这样的形状、特点,从而印记在大脑之中。当这个小孩第二次又见到眼镜盒时,也就知道这是眼镜盒了。根据什么呢?根据第一次见到眼镜盒的形状、外貌、特点产生的印象,所以第二次见到时,立即识出这是眼镜盒。

  但是,当第二次见到眼镜盒,就是逻辑思维了,有了条框。

  比方你予其一个杯子,他绝对不会说这是眼镜盒,因为他知道眼镜盒的具体形状了。所有第一个印记活动,第一个思维活动,都是原始性的形象思维活动。

  一个人不论活到六十岁或者七十、八十岁,当第一次接触的某一个事物,都会印记在你的大脑之中,这叫做原始性的图象印记灶。只有这个图象印记灶的活动,才奠定了逻辑思维的基础。所以人接触社会,接触工作,才能够产生人的意识活动。

  举例说,一个人从生下来,不接触社会,如印度的狼孩、中国东北的猪孩,由狼、猪养育,吃狼奶、猪奶长大,就产生了狼、猪的习性,晚上不睡,白天才睡觉,吃生冷食,而且在大脑之中脑窍的印记活动就是这个印记。他不介入人的社会,就不会产生人的思维意识。印度有关狼孩的记载:人们把已有八、九岁生理年龄的狼孩从狼窝里救出来后,又经过七、八年时间的驯化训练,这名狼孩才养成人的睡觉习惯,即晚上睡眠、白天活动。所以说,人的意识活动,必须接触社会,接触物质,接触实践,才能产生。

  2.逻辑思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地、反覆地,见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大脑里原始性的形象思维就多了,对一些事物的印象就复杂了。经大脑的思维活动,把这些原始性图像综合起来,形成一种规律性,这就是逻辑思维活动。

  练气功,实质就是运用意识活动的问题。

  在练气功时,老师教你怎么动,你就怎么动,第一次接触,也是原始性的图像,是教气功练气功的常用方法。几年以后,还要遵守这个规律,自然而然地去练,说明你脑窍有了这个思维印记,这就上升到逻辑思维了。

  3.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气功中最后的思维活动。什么是灵感呢?就是大脑中本来没想它,但却突然闪现出来的一种意识,这个念头与当时思路的并不吻合,却像精灵般地解除了你苦思不解的某个难点。

  练气功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同是一位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练的同一功法,有的人练出来了功夫,有的人没练出功夫,有的是高层次功夫,有的是低层次功夫。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问题妙就妙在灵感上。

  如果你练气功练了一辈子,一辈子没有产生过灵感,那就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灵感多进步快,所以灵感是练气功中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突出了这个老师,就可能在练功中得到意外的收获。同时,灵感的闪现是没有预感的。

  创作者的体会应很深,正在睡觉,突然想到一件事,这件事正是白天苦思不得的,赶快起来记下。

  我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睡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赶快起身记下,写完了再睡。有时脑中突然闪现一个亮点,赶快记下来,否则事后便忘,灵感就捕捉不住了。我的一些治疗方法、治疗理论,绝大部分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曾有一次在睡觉时,突然出现灵感,冒出“捕风捉影”这几个字。于是由此灵感中化出一个治疗方法:我脑中的人,其缩影可以无限扩大,也可以无限缩小。尔后我在门诊治疗上一试,效果很好。

  灵感思维的确是气功修鍊中最好的老师。同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为何功力不一样呢?就是灵感思维活动的作用。

  灵感思维是基本思维形式之一,是思维过程中突变、跳跃出新的、闪光的思维意识。如果你及时捕捉,必然会使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

  知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如何发现地震原理?也是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的。他发现猫和狗同时钻一个洞,而且在钻时没能钻进去,这一剎那间产生了灵感,认为地震正是这个原理,因而创建了地震学说。

  女科学家修慧娟在海边散步时,发现海潮一浪推一浪,产生了灵感,认为人体的微循环应该也是波浪式运动。这在医学上是个重大发现,其论文对国外影响很大。

  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坐着,一颗苹果掉下来了,也产生了灵感,使他研究出地心引力的作用,再根据这个发现,提出了牛顿定律。

  所以,只有即时地捕捉,才能有飞跃的前进,才能产生突变。

  然而产生灵感有个规律,就是你对以往想像的问题不存在了,就在根本没去想那个问题时,却突然于大脑中闪现。先哲管子对这个现象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思之思之不得,再思之鬼神将通知,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神也。”

  灵感思维是开发“微观科学”中的潜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医生在临床或研究中,有许多病解决不了,却突然有灵感思维的出来,处理的办法也就清楚了。所以,灵感思维的出现,往往与自己的工作条件相伴生。

  如果你是物理学家,偶尔出现了医学灵感,也难受到启迪,换言之,医学家在化学方面出现了灵感,往往也捕捉不住。所以捕捉灵感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先具有自身本职专业的信息活动,这样才能产生灵感。

  可能有些人想,灵感这么好,以后就通宵练功,专等灵感来。这可不行,越想越来不了。在练功中,应做到“只管耕耘,不管收获”,但是要把愿望装入大脑之中。

  例如你心里有件事,不知该怎么办好,在练功中你把身体放松,想一下这件事,这时大脑中就装进这件事的密码,你就再不要管这件事了。你把身体放松,一心一意练功,在练功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灵感,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可能出来了。

  有胃病者,练功时往大脑里装进治好胃病的好信息,然后就别管它了,在你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大脑就把气机调到胃部了,因为大脑中已有这个信息了。但这个密码怎么调动呢?

  从国内外的资料上看,目前仍是未解之谜,只能以下意识去解释。所以若想产生这样的灵感,首先要有解决疑难问题的强烈愿望。据相关资料介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科学家在解决重大问题时产生于灵感。新兴科学的产生可能涉及到这个原理、那个原理,从而又产生出另一个新原理。

  我们要想解决一个疑难问题,首先需将大脑放松,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并持之以恒,但不是马上去追求什么灵感。练气功不要只固守在逻辑思维上,即带着条框去想,如此不但灵感思维无法产生,连形象思维也产生不了。因为这么一来便固守在逻辑思维活动上,所以在气功中运用第一个念头是相当重要的。

  至于如何使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经常地释出呢?

  不要单纯地只看气功书,要采众家之长,要博览各种功法的书籍和其它方面的书籍资料,特别要看一些哲学书、先哲学说。把这些思想理论装进大脑之中,可大大增加大脑中的印灶。当你入静之后,这里会像电流一样,自动挂钩,这个原理与那个思想,有时在一剎那间联紧起来了,必然要产生新的个体,这个新的个体就是新的灵感的出现。如果大脑里什么都没有,空空的,任何脑细胞都没有印记活动,如何能出现灵感呢?所以科学家出现灵感者往往最多。因此,我主张博览群书,多方面学习,如此方能激发灵感,由原始思维活动,走向逻辑思维活动,然后不知不觉发展到创造性思维活动,这就是我们练气功的思维过程。

  意识的作用.

  意识领域涉及的面很广,绝非仅限于气功运用意识,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各行各业中,都需运用意识,但意识之于气功中的运用,显然尤其不可思议。

  ——意识的能量.

  当人的意识出了大脑,作用于某一个物质或物质层次上,所产生的能量叫意识能量。它如何作用于某一件物质上呢?譬如气功师父让大家想一想胃,大家的胃就热了。这是气功师的意识能量作用于群众胃部的缘故。从哲学的观点看,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好的能动作用,可以推动事物前进。二是相反的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活动,离开了人的大脑就产生了一种力,这种力叫意识力,又叫意识能量。

  ——意识的效应.

  意识有什么效应呢?

  到医院检查前,感觉身体很好,也不知道自己有病。检查后,却是有肿瘤。此时患者可能就产生了意识活动:“是不是癌?”这样一来,身体马上没劲,甚至站不起来了。如果经过检查,医生说:“复查后体内没有肿瘤,怀疑已经排除。”这时,便感到身体有劲了、没事了。这就是意识作用。

  三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曹操带兵打仗,征途中士兵们又累又渴走不动路,曹操便示意前面有梅林,而梅子可以解渴。士兵们一听此话,马上产生吃梅的意识活动,口中津液多了,也不渴了。这是“望梅止渴”的典故,也正是意识的效应运用。

  还有个典故是“杯弓蛇影”,也是意谓意识在人体内的作用。

  再根据《你的潜能》一书的介绍,医院,治病的方法很特殊,不打针、不吃药。医院后,就让你坐下,让你按照医生规定去想,想什么呢?如果是胃病,不能吃东西,那就坐着想:要喝牛奶、吃羊肉、吃鸡肉,什么好吃吃什么。直到胃里有胃液产生了,胃口开了,胃病就好了。如果病人患坐骨神经痛,就让你想跳舞,跳各种动作,跳来跳去,后来病人感到腰也舒服了,腿也不疼了,坐骨神经痛就好了。如果病人患的是心脏病,就让他坐下想自己的心是红的,血管是畅通的等等,心脏就好了。这种方法和中国气功疗法的作用,即内向性意识能够改变人体的机能变化的原理是一致的。

  智能医学也是应用相同的原理来治疗疾病。有的患者说:“郭大夫,我是心绞痛。”我说:“好了!”因为他来看病的目的是想不痛,他身上有这个信息,加上我的意识能量,就对他的身体起了作用,这就是意识作用,也是气功运用意识能量的作用。

  《我的特异功能》一书中,介绍的方法是:想着有一把锁,把钥匙一通,这把锁就开了。这说明意识是有能量的。《我的特异功能》这本书,能启发创造性思维活动。

  人的意识有内向性的能动,也有外向性的能动,石家庄市新华区有一所小学,该校校长因路滑不慎摔倒,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到医院一检查,医院说腰椎骨折没法固定,回去吧,两个钟头让人帮助你翻一次身,医院检查,并强调这个病人易引起截瘫,一定要注意等等。之后;辗转延请敝人为其治疗,当时我正开会没有时间,就让我的二女儿彩玲去为其看病。彩玲运用意识能让粉碎的腰椎骨长在一起了,并止了痛,此时校长真的不痛了,第二天更奇迹般的下床走路了。

  还有一位锁骨骨折的同志,在门诊治疗时,也应用这种方法治疗,很快地就好了,这都是意识效应。所以,万不能低估意识的作用和能量。中医《内经》云:“气为血之归,血随气行。”气功更是讲究;意念一动,物质能量随之而动。意识的能量是很大的。想于新世纪立足、前进、革新,就必须在原始思维、原始物质上进行变革。这种变革的理论为直观性物质的分裂。

  练气功的第一个思维活动,是原始性的思维活动,思维灶形成逻辑思维活动,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是更高级的思维活动阶段。在练气功时,意识活动要有所创新、有所变革。只有变革、创造,才能将潜能激发出来。

  佛教里讲成佛,有一句话是:“顿悟成佛”。这就是最好的方法。练气功要想出功夫,老在老师划的条框里转,功力怎么会上升呢?必须突破条框,才能上升一个阶梯。总之,要想突破,必须创造!

  创造思维活动,是直观中产生的物质之分裂,经过重新组合、变化,新的物质就产生了。不同层次的新物质就出现了!所以,不要固守一点。佛法中提“先觉后知”,先感觉到的一点就是创新的感觉,就守着它。过两天后又有某处有感觉,那就守着那个新部位。总之,老守着一个动的地方,老守着一个点,就前进不了。只有从一个物质变成另一个物质,从一个层次跳跃到另一个层次,才能创造出不同结构的另一个物质。在新的物质产生之前,必然先在人们的大脑中进行“无形无象”的思维活动,这是一个很主要的过程。

  我们练气功,回到无形无象的时间越长,它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新的能量越大,层次越高,质量越好。这就是悟空,“无世无我幽超尘”;世界没有了,自己也没有了,然后才能进入高的层次。

  ——意识的发展.

  再论意识是如何发展的呢?首先应了知意识活动的先天性与后天性问题。

  胎儿时期,没有自己的意识活动,因为在这个时间里,胎儿随同母体的气血变化而变化,顺乎自然。这时胎儿有意识吗?胎儿的自在意识是胎儿的本能,胎儿先天没有自己的主导意识,那么为什么要谈先天性呢?因为意识灶是从先天里培养起来的。

  先天性的大脑是精、气、神混化阶段,大脑是液体,根本没有什么空间,也没有什么脑窍,只有脑液体。当胎儿出生断了脐带以后,营养和呼吸再不能依靠脐带供应了,需要自理、自立。在这个时间,元气的变化就急剧上升,经过中焦、上焦进入肺,再经过肺排出体外,产生了人的第一声呼叫,呼、吸,呼、吸,先呼后吸。婴儿的第一声呼,是把自己内部的气机呼出去,借助大自然的气机建立了呼吸。在这种情况下,心脏产生了运动,大脑液体吸收才起作用。所以这一剎那是关系到后天意识灶发展的关键。

  人体的脑窍在生下后有好多的空间,中医书讲胎教、以气功对胎儿发气是有一定好处的,使胎儿气机充盈,当胎儿发出了第一声哭声后,大脑里的细胞液体正常化,使脑孔建立了意识灶,意识灶就清亮。什么时间才建立意识活动呢?当婴儿接触了社会,才逐步建立了意识。

  开发意识智能库.

  人的大脑如同商店,店中有许多商品,然而如果不及时补充新品,原来库存的商品拿出一件就少一件。所以练气功也要注重有关解决开发能源和补充能量的问题。

  怎么说呢?因为古代练气功有性功练法、命功练法。性功的练法意守上丹田,命功的练法意守命门,意守下丹田。两种不同的练法,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

  性功练法的特点是:智能开发得快,聪明度高;命功练法的特点是:丹田气充足,肾脏里的气充足,下焦的气充足,体质增强。

  每个习练气功者都愿意智开身健,但这就需要开发大脑,换句话说,首先大脑的能量要充足。但如何才能开发?又如何才能巩固呢?

  举个例子:在座者很多能发气治病,但是有的人在为他人发气治病后产生头痛反应,为什么?这是头部的能量不足。所以我们练气功,首要注重开发智能的来源,补充能量。

  开发智能的能源,和开采露天煤矿一样,煤矿很大,开发也就快,但经过很短的时间,煤矿开采完了,里面的能量就需要补充,补充不上去就空虚,甚至出现塌陷的危险。古往今来,有很多先例,聪明人年老以后脑血管硬化快,甚至由于脑血管的硬化,可能导致患有痴呆症、糊涂病。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脑里物质能量不足了。

  再如具有先天性特异功能者,其大脑的潜能最浅,甚至就在表层,所以具有先天性特异功能的小孩能透视;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往往透视几次以后,再透视时就不行了!因为他的能量不足了,能量不足就无法透视。甚至透视几次以后,身体素质也明显下降,因为透视会消耗能量。因此,练功不能只练大脑,还需开发智能库,以确保大脑的能量源源不绝。

  ——“智能库”在何处?

  中医《内经》云:“脑为神之舍”。其主神,主思维活动。“脑为髓之海”,髓液里的精华都汇集在脑海之中。应用一点就消耗一点。如何去补充?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可见髓液是肾脏里的精液所生发出来的。练气功要追究其根源。要想出功夫快,开发智能快,这就要把库房打开,使督脉运输通畅,好比把马路、公路拓宽了一样。之后还需进行后天能量补充、精液补充。

  但能源库究竟在哪里呢?

  美国的赖因格教授、加拿大多伦多“根达尼研究中心”,以及生物学家罗兰?西格等许多科学家,曾专门研究过人体的智能库在何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体的“脊柱下端至骨盆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储备库,这就是根达尼。印度的瑜珈功也习练这一带区域。

  至于中国的古气功书《五柳仙宗》、《大成捷要》、《仙天正理》等书也都强调尾闾到命门之处。

  这就可以看出,不论美国科学家、印度瑜珈功,还是中国古气功,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人体的智能库,是根本点。从中医针灸穴位上看,有一个阳关穴,这个穴位在“命门下部”一点,因此我们意守这个地方很重要。

  有句俗话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实质上都是走阳关穴。至于丹田的真正部位在什么地方呢?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肚脐下一寸半、肚脐下三寸内部、肚脐下二寸内部等。中医指:两肾之间,命门动气。《内经》则有命门动气的说法。

  没练过气功者不知命门动气是怎么回事,但经过练气功,会感觉到两肾之间的命门处,确实咚咚跳,体会到命门动气了。命门动气充盈,身体才健康。中医在诊断中常说肾亏,下焦虚寒病症,特别是妇女,下焦虚寒者多。腰以下发冷、腰痛,患腰椎间盘突出的,都与命门动气衰弱有关。

  由此可见,能源地带,就是在命门动气这个地点。西方的“根达尼”认为是这个点,中国的“雪山”地带也是这个点。我们练武功也好,练气功也好,有许多都是站桩功,便是起动这个点。不管用什么名词,都强调腰的爆发力。

  从武功角度说,腰部如果没有爆发力就没劲。你晃晃腰,爆发力就大了,这个爆发力就是来源于这个点。

  其位置是从肚脐到命门划一正直线,再从百会到会阴划一正直线,两线交点稍后二寸远。这就是人体的智能点。练“雪山”这个地方,开发能源充足气机,“雪山”地带活跃起来了,发气治病效果就会大增。否则,治疗没几个病号,身体就没劲了,因为髓液里,大脑里的能量补充不上,好像前方在用兵打仗,后方的粮草供应不上。没有补充能源,必然会引起头晕头痛。我们练动意功主要练的便是这个地方。

  如何真正修炼好气功?

  怎样才能练好气功?

  ——首先是运用好意识。

  为什么要讲意识这个问题呢?因为气功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门派和功法,万法归宗,共同的特点都是巧妙地运用意识。

  气功强调思维锻鍊,运用好意识更是气功锻鍊的灵魂。所以我们要想练好气功就要抓到正确的运用意识的这个根本,否则就同做韵律运动没有差别了。

  体育运动是外向性运用意识,譬如踢足球,球跑到什么地方,人就跟着跑到什么地方,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以球调动人的意识,是人跟随球跑。

  但气功就不是这样,气功是运用内在的潜在意识调动自身的气机变化,所以气功锻鍊是内向性运用意识。

  气功锻鍊不光是锻鍊人体的皮脉筋骨肉,而是锻鍊皮脉筋骨肉之间的精华部分:精、气、神。这样就有了对比,气功活动与体育运动的锻鍊有着根本的不同。

  气功练法综合起来是两种:第一是闭合性练法,第二是开放性练法。二者的区别是,闭合性练法习练人体内部经脉的气机变化,开放性功法则讲究“天地人合一”。

  中医《内经》第一篇《养生篇》中就说明了把天地人溶化在一块,就是意守大自然,以大自然的气补充人体内部的精华。

  动意功是开放性功法。练开放性功法就是“海阔天空”,整个大自然都可以意守。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我们可以意守喜玛拉雅山、泰山,可以意守南海、渤海,想意守什么地方就意守什么地方。在这一点上你想得越远、越高、越深,效果就越好。这就是想像。天边在什么地方?石家庄是天边,海南岛也是天边,天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定局,怎么想怎么有,正符合佛法提出的“法无定法”,“是法非法”,“非法是法”的辩证关系。

  譬如你就是气,你能够和万物溶为一体,你一动万物即动,所以开放性功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意识活动。这样你任想任用都行。

  顿悟是气功锻鍊的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突然想起来的最好方法。老子的《道德经》讲道,但什么是道,顺其自然就是道。我们练气功就是要顺其自然。

  如何能使功夫长得快、长得好,祛病又快呢?练功时将一切事都抛置脑后,任何男女私情、亲情、世情一概不去想了,就想着自己好像已经离世,还管什么事呢?否则杂念丛生,又怎么练功呢?

  有个同学叫武玉笑,是甘肃省文联主席,他患有胆结石和胃病,医院治疗都没有好。他听了我介绍的这个方法后,马上给家里去了信,告诉家中不管出了什么事,在练功阶段不要给他来信;什么家中儿子考大学、女儿找工作等等,什么也不考虑了,专心练功,也不去想自己的病。医院检查。奇迹出现了,胆结石没有了,胃病也好多了。

  另外还有一名张家口广播电台的同志,她的胆结石已排除了三分之二,因为她总着急看那三分之一的胆结石还没排下来,结果就是排不下来,这是“紧张意识”在起作用。

  我们学习气功要有决心、信心、恒心。同学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前三天的变化很大,病好得也很快,因为这几天的信心很足,过了这几天,他又要想了:我这儿还有什么病,那儿还有点什么病等等,自己给自己背上包袱,影响了练功效果。要知道,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发展过程,所以练功、治病,都要有正确对待,要有持久性,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有决心、信心和恒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此身体素质必然会有好的变化。光靠热心不能持久,因为你当时想,气功真好,到二十一世纪,将会成为一个气功世纪,想到这就来劲了,白天不吃饭,晚上睡少点也要练,因为自己把绳子拉得太紧,但太紧了就要断,这样反而达不到目的。热心只能暂时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

  现在的功法很多,如强壮功、健身功、治病功、智能功等等。但什么是最好的功法呢?

  适合自己的功法是最好的功法。动意功的基本方法:运用“创造性形象”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场性效应,形、气、意、神同时并举,表、中、里一起踊动,压气而不领气,起动命门之火,融化雪山,从而达到肾气充足,元气腾然。

  有的同学因为身体条件所限不能打动功,这没关系,坐在气场里就可以了,同样能取得好的效果。不管练什么功都讲究“贵在专一”。不要今天练这种功,明天练那种功,不管是哪一种功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选定了一种功法练下去,总有一天会出工夫的,不能三心二意。

  ——注意练功的方法.

  在形体上各种功法都讲究圆、方、刚、柔;在形态上有讲究标准形态的,有不讲究标准形态的;在打劲上有打明劲的,有打暗劲的,也有打化劲的。所以在动作上有各种说法。

  学功的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练基本功,站桩、蹲墙、弯腰都属于基本功。练基本功很苦很累;第二步,是老师教功阶段。老师怎么动,你怎么动,尽可能达到老师的标准动作。第三步,练功阶段,把录音机一放,大家闭着眼打功。这时有的同学要问:动意功达到什么程度为好呢?

  动意功讲究天地人合一,讲究充分发挥场性效应,讲究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只要能充分理解这三个研究,真正把脑子放松,把身体放松,就会练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开其窍,静中观其妙,达到无世无我幽超尘。

  手势的变化奥妙无穷,身体何处有病照何处。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量级一个量级地冲开奇经八脉,直至中脉,增强了细胞活力,推动了各脏腑的气机变化,达到气血通畅,祛病强身。髓液源源灌注大脑,脑髓充盈,开发智能,这样就打出了自己的功法,打出了自己的水准。

  我希望大家都能打出自己的功法,打出自己的水平。谁能打出自己的功法,谁就出功夫。

  曾有两名新疆学员,一名姓杨的学员,很有功夫,有透视功能,还能发气治病,效果很好。练功时他的动作不标准,可是数他功力好。还有一位袁同学,工作很认真,打功时动作也十分标准,而且反覆练习,不达到标准不甘休;但从一九八六年到现在,不出功夫。从形体上看数他最好,从功夫上数他不行。于是他问我为什么出不了功夫?我说:“你自己打不成自己的功法,打不出自己的水准,所以解决不了问题,就不出功夫。”

  这是为什么?一般练功时有这么几种练法,第一,最初级的练法是“形”的练法;第二,是“气”的练法;第三,是“意”的练法;第四,“神”的练法。

  动意功是形、气、意、神同时并举。有些人在练功的时候,总是停留在形的打法上,把精力注意力集中到大小动作上,功夫什么时候也不上来。如果你闭着眼睛打功,练任何一个动作都不要去看它是否正确,只要你的思想意识和身体都放松了,打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在这个阶段要再看姿势怎么样,就是又回到练形的阶段,没有上升到形、气、意、神同时并举,效果就不怎么好。所以我们不强调形体统一。尤其不强调形体变化,如果你过分强调形体,就打不出自己的功来。所以我说你还是糊涂着打功这就行了。

  ——意守问题.

  现在练功,一坐就想着让自己的丹田跳动,这是以意领气。我们练气功要把佛教里边的口诀、秘诀掌握一些,要“先觉后知”,只有“先觉后知”才能观其妙。

  所以我们练气功不讲究以意领气,气怎么走,你不要管它,愿意怎么走就怎么走。如果不是这样,有了领气的意思,就有框框了。

  丹田之气从哪来呢?它可以从这进去,也可以从那儿进去,你不要管它,直到你觉得丹田跳动了,这叫“先觉后知”,这是佛教的练功诀窍,也是我们的练功诀窍;所以说练气功“有意观其窍,无意观其妙”。这个妙的地方是在你练功中自发的一些变化。动意功讲究压气,以后还要专门讲动意功的意守方法。

  ——养气和练神.

  至于如何养气和练神?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就是“静处养气,乱处练神。”

  练功时找个僻静地方,到深山老林去练,那里空气很新鲜,但那里只可以练气,练不了神,为什么呢?因为你到深山老林去,是带着食色去的,没有把食色抛开,你的心也不是那么纯,还有杂念,到世外桃源去练功只是身脱离了灰尘世界,心不纯、有杂念,还是练不出神。只有在乱的地方,才是练神。又为什么呢?因为在很乱的地方,把杂念彻底抛开,才是真正的“悟空”。如果你心里还有杂念,这个“空”字是悟不出来的。比丘说“四大皆空”,中心就是“心空”,如果心不空谈不上“四大皆空”了。

  我在练气功的过程中,曾在桥西人民商场练过功。西门口有块石头,那里每天人很多。我就在那里盘腿打坐,别人说这是个精神病人,我也不去理睬,仍像比丘一样在那里养神。练到什么程度呢?练到感觉那儿不是人民商场了,自己身旁没有人了,什么也不存在了,这才是真正的练神。

  另外我也在中山路地道口处坐着练功,练什么功呢?练点数法,那里骑车子的人很多,我就数人数,两个、三个……数下去。有时五、六个人一起走过来,脑子注意力不集中,就数不过来,达不到随机应变。这练注意力集中,如此神气才能旺盛充足。练过一段时间后,我又开始练查病。过来一个人我就查查他有没有病,再过来一个人又查,一直查下去,这样既练了意识能量,又练了精神集中,所以治病快。练一段时间后,一般记数和查病的能力就都能掌握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着电视练气功,把电视的声音放大点,什么时后你感觉到电视银幕里的图像往前走,走不到你的意念之内,用你的毅力能够推开它,这时候你的功夫就长了。

  练气功最主要的就是练思想意识,练意识能量,不是在练功时多装点气。有的学员向这个老师要点气,再向那个老师要点气,装到你的丹田里,这样是不行的,就算是可以,你的体内能装多少气?所以想练好气功,就要下苦工夫,练好神意。要练到“忘我”的地步了,这才是真正的练气功。

  至于何时出功夫呢?如果你要求什么时候出功夫,那什么时候也出不了功夫。一句话,就是我们“只管耕耘,不管收获”。你只管认真地练,坚持每天练,不问哪一天能得到收获,最后才能得到好的结果。这和农民种地一样,该种的时候就种,该锄的时候就锄,该浇水的时候就浇水,该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不能每天只坐在地头上想这一亩地能收多少,能得多少粮,这样,最终什么也得不上,总之,在练功过程中不要东想西想,最后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郭志辰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202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