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修炼对形的锻炼和调控 气功修炼,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无论是站桩或是坐功、卧功,都必须调整身形,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和要求。通过对形体的调控和锻炼,一方面能引动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机能;另一方面,调整身形的过程其本身即是一个使形气神合一的过程,是使意识活动与自己的身形和动作相结合的过程。 一、头颈部头颈部的基本要求是头正颈松,同时还包括收视返听、舌抵上颚等。 头部正直,在传统功法称之为“头如悬”或“悬顶”,即是说头顶正中好象被一根线向上牵引着,这样头部自然就正直了。但头如悬所包含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它还包括有颈部舒松的意思。因为头被线牵起来了,便减轻了颈部的压力,颈椎可以松开,有利于督脉的畅通。然而头部的正直又不是绝对的,实际上有些微微前倾,操作时只须把下领稍稍向内收些即可。因为头部完全竖直时,颈椎是压缩的,不能伸展,唯有头部略前倾,颈椎才能充分展开;另外,下领微收和头部前倾与含胸拔背的操作也有密切关系,这在谈到胸背操作时还要提及。 收视返听是将视觉与听觉从向外转为归于自身,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阴符经》说:“机在目。”《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目为练功之要窍,目不乱则神可收。收回视觉,既断幻觉,又阻外界光亮,可以专心练功。目应闭而不紧,紧闭则光黑过暗而昏;不闭则神露过明而弛。故练静功大都要求双眼轻闭,初练功容易困倦或意念散乱时,可露一线微光。目光一般要求平视或略微下视,例如目视鼻准。这里视线的要求与睁眼或闭眼无关,但与意守有密切联系,例如,意守丹田和内视丹田的操作有类似之处。一般说来,站式多要求平视,有些功法还要求目光略高于平视。坐式的目光可稍下视,当然平视也可。返听是收回听觉,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听自己的呼吸,即所谓“听息法”,由于练静功时呼吸并不发出声音,因此“听息”是听无声,而不是听有声。如果听到了无声,听觉即回归于自身,此乃练功之佳境。这正是练功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口要轻轻闭合,舌应自然置放。许多功法,尤其是道家气功,要求舌抵上额。舌抵上颚又称“舌柱上腭”、“柱舌”等,是舌自然的轻轻抵于上腭,应抵在上额与牙齿的交接处,轻触即止,并无抵抗之意,使任督两脉交通。练功达到一定程度,舌抵上腭之力自然加大,那是功夫进展中出现的一种现象,不应故意追求。 头部的形体操作还须注意舒展眉头和放松面部肌肉。这不仅仅是形体操作问题,还直接与情绪操作有关。许多静功功法都要求面带微笑,其微笑即表示轻松愉快的情绪。而愉快的情绪在形体操作中的体现就是眉舒面和。微笑并不要求真笑出来,而是要有一点笑意,嘴角不那么绷紧,面部表情安详舒缓,自然愉悦。 二、上肢上肢的基本要求是松肩坠肘。 松肩是指两肩放松,自然垂下来,不可耸肩。耸肩不但使肌肉紧张,而且直接影响气机下沉,有碍于腹式呼吸的形成。耸肩在站式练功双臂抬起时比较容易发生,尤其是抬臂过高的时候。因此站桩时无论抱球还是托球,手臂的位置一般都要求放在膻中与下丹田之间。 坠肘是指两肘下垂,不可用力挺紧,它是松肩的延续。松肩不仅是肩膀的放松,而且要顺势松到肘。整个肩臂放松了,坠肘就可以自然形成。无论是站式还是坐式,肘部都常常是肩臂下垂之力的一个支撑点和转折点。坠肘的操作,就是勿使这个点上移。 另外,在站桩时,大都还有虚腋的要求,即双臂不要贴在两胁上,应该分开。这也是为了使肢体更加舒展和舒适,如果双臂紧夹在一起,气血的周流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胸背胸背的基本要求是含胸拔背。 含胸是使胸三角(天突与两乳头连线组成的三角)放松,使呼吸顺畅,有利于气机下沉,形成腹式呼吸;拔背有利于脊柱伸展,使督脉更为通畅。含胸的操作与下颌内收直接关联,收下颌时胸部自然就会往里收一些。练功所要求的含胸,胸部内收的程度很小,只要不故意挺胸,再加上下领微收就足够了。 含胸与拔背的操作是同时的,含胸的程度决定了拔背的程度。含胸过度就不是拔背面是驼背了。拔的意思是挺拔而不弯曲,故含胸拔背操作正确时,脊柱基本上竖直。脊柱在腰背部有一个生理弯曲,含胸拔背的结果是部分抵消这个生理弯曲,因此这时脊柱的竖直程度比日常要更大一些。且由于下颌微收,脊柱在颈部的生理弯曲也被抵消了一部分。故练功中脊柱从上到下都能充分伸展。 四、腰胯腰胯的基本要求是伸腰沉胯。 无论是站式还是坐式,伸腰沉胯的操作都十分重要。伸腰是腰部要伸展开,挺直,不能塌腰。其作用主要是将腰部的脊柱伸直。注意伸腰不是挺肚子,腹部还是要略向内收。沉胯是胯部要向下坐,坐式练功要求臀部略向后突出,就是为了更好地沉胯。站式练功要求臀部如坐高凳,用意也在于此。伸腰沉胯除有利于伸开脊柱外,还使身体的重心能够落在下腹,即使是站式,也可将身体的重心下移,这就非常有利于气沉丹田。 五、下肢下肢的基本要求是轻松安稳。 站式时,在能够保持直立的前提下,两腿要尽量放松,双膝应微曲,曲的角度以不超出足尖为限。双脚的距离一般要求与肩同宽,五趾微微抓地。双脚的脚型有内八字、外八字和平行式三种。内八字即脚尖内扣式站立,这种姿势站立稳固。外八字即脚尖外展式站立,这种姿势的灵活性强。两脚平行式站立又称马步桩,比较符合人体生理的自然姿势,较少人为造作。 另外,站式练功时下肢(连带整个身体)并非完全挺直不动。一般情况下,会有些微微的晃动,这不是站立不稳,而是站立的更稳。而且,微有晃动的站立比完全静止的站立要省许多气力,比较轻松。坐式时下肢可以比站式时放松。平坐时双脚脚型的安排同站式。盘坐及跪坐双下肢均有压迫,练功后应轻轻拍打按摩之,使气血周流顺畅。 (文章来源:章文春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 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科学研究所 更多精彩,請白癜风照片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