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色音频聆听 我国的许多艺术,都和气、意密切相关,书画、镌刻,古琴等皆然。我国的书法,绘画,莫不讲求先做到“以身行气”,然后进一步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达到精、气,神三者的合和。书画家大多长寿,这是因爲他们行书、作画时,仿佛也在打太极拳。 掌握基本操琴技能,经过长期操缦和习武,通过“气”以进入意境。“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正所谓,生命之道在一呼一吸之间,古琴之美亦美在呼吸上。无论是散音的修习,还是古琴乐曲的演奏,都不要为了音乐而音乐,而是要和呼吸结合起来。 刚开始修习古琴可有以下几种比较简易的方式: 第一是道家的修炼方式:把宫商角徵羽每个音弹长,然后自然而然等声音消失,按照古琴减字谱每个音弹下去即可。这种训练方式非常重要,持续时间越长越好,最好入门修习坚持半年以上,有时候我们工作忙碌得可能连感受自己呼吸的时间都没有,而这时候除了古琴的声音外,就是自己呼、吸、呼、吸、呼、吸的声音。 古琴,浓缩了中国文化精髓,和宇宙共振交流的载道之器,通过这种修习方式在意、境,即神与物游、神与象通、心境交融中达到心与物、主与客的统一,超越物质共鸣,在呼吸之间,人的想象力自由驰聘。 第二种是佛家“止息”法门的修习古琴方式,在佛教里面就叫“安般法门”。如呼长吸短,意念管呼不管吸;或者反过来,吸长呼短,意念管吸不管呼。这两种方法,也就是在勾、挑宫商角徵羽时,每个音长时间是不一样的。 其实在道家里也有类似呼吸方法,吸长呼短,古人修道叫做“升阳法”;呼长吸短,古人修道叫做“降阴法”,都很关键。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佛家止息法门的修习古琴方式,在佛教里面就叫“安般法门”,道家叫“吐纳”,当然这两种修习方式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坐姿上。这些姿势和打坐、练气功、打太极拳的某些架式要求十分相似。 要求是:端坐凝神,调匀呼吸,两足掌平行著地,两足、两膝间距离均约齐肩,上身脊梁领直,尾闾中正,头容正直,不仰不俯,不可以左顾右盼(这些和顾梅羹教授《琴学入门》上规定的不尽相同);全身放鬆,虚灵顶劲,微微含胸拔背,松肩垂肘,两臂隐含绷劲,顺腕(手掌背和下手臂间,腕关节处的角度,小于°时谓之‘坐腕’,在°~°间谓之‘顺腕’)。 凡学过太极拳的人,都能知道以上这些要点,这和太极拳的部分要点相一致。凝神使思维安祥集中;端坐、脊梁领直、尾闾中正,使劲、气先集中于躯干腹、腰间,以利于输送发射;全身放鬆,以利于气遍全身(如果肌筋收紧,易使经脉通道受阻,气难以周遍全身);虚灵顶劲,使神提起、内敛。劲、气发自腰脊,宜防三停:一停于肩,二停于肘,三停于腕。(含胸拔背有助于劲气自腰脊贯出,松肩垂肘以克服劲、气停于肩肘,两臂微绷则阳脉舒展,以利贯气,顺腕克服劲、气停于手腕)。 初学弹琴时有云:“按欲入木,弹欲断弦”。这是指的运劲而不是用力。不管是发自哪个部位的力,凡使力写字、作画、弹琴,都只能使作品生硬,终致停留在机械技巧阶段。劲和力的区别何在?力是肌肉的作用,它利于收缩,存在于身体各局部;劲是筋和肌腱的作用,它富有弹性,浑身是一整体,利于发射(一般动物身上都是筋多于肌。以猫为例,它善弹跳蹿跃,但试把它的两前爪拎起,它的引体向上升的能力极弱)。写字、作画、弹琴就要懂得劲的整体运用,所谓:“其根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如取坐的姿势时,主要是运用腰劲,克服三停,使劲下达足趾,上贯手指;与此同时,由于舒展了经脉,气也会逐渐发动起来了。以劲、气运行操缦,使艺术境界逐渐昇华。这就是操琴中的“以身行气,以气运身”,也就是“练精化气”的过程。 古琴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思比练更为重要。练得其曲,思得其神。曲者,弹奏技能也;神者,神韵也。得其曲易,得其神难。曲贵入神。学古琴追求的就是神韵。如果一味的埋头练琴,技法虽然娴熟,运指固然流畅,但未必能得其神韵。练琴神为上,练气次之,练曲再次之。琴的神韵不可轻视。神,是弹琴成功的灵魂,琴曲的生命。 当然,要做到上述各种要求,必须对于该琴曲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演奏方法已较熟练,方能进行,并加深对曲意的理解和演奏的熟练,起到相辅相成作用。在操缦中“练精化气”,“练气化神”,“身”、“气”、“意”统一下进行,就是非常好的养身之道。 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