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音乐Technologyisthefirstproductivity你需要更多技术含量~ 李云迪五岛龙演绎肖邦《升C小调夜曲》 手指如何在钢琴上歌唱 认识到音乐作品中歌唱的意义及演奏者如何通过技能技巧加强内心歌唱等方式,探讨如何克服钢琴练习的不足,以便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钢琴音乐作为人类的文化,是传达情感的媒介,需要通过情感去演绎,才能使听众感受得到它。可是当今社会学琴的人越来越多,弹奏的技巧水平也越来越高,但人们过分追求技巧的完美、一味强调技能方面的训练,令音乐作品空洞无物,长此以往令人堪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忽略音乐的本质美――歌唱性。然而,不会歌唱的音乐作品是没有灵魂的,我们在弹钢琴时应该学会去歌唱。 对于任何一个喜欢音乐的人而言,歌唱绝非一件困难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副嗓子,能说话就能歌唱。自古《乐记》中就有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歌唱是人类起源以来最早、最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音乐方式。人们心里的思想活动和情感,通过歌唱得以表达和抒发。反之亦然,当乐音响起,其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折射出乐曲中的情感色彩,此时人的内心便追随音乐一起歌唱,人的思想和音乐的灵魂相冲击时,亦或共鸣、亦或洗礼、甚至结合,以至给人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迹。“真正的演奏大师,他的演奏往往并非完美无缺,据史料记载,贝多芬的演奏常会出现一些漏音;鲁宾斯坦也常在舞台上发生意外,甚至有过忘却整首曲目即兴演奏了四分钟之久,霍洛维茨也会在实况演奏中出现错误。然而,这一切绝不会掩盖他们作为音乐家的声誉和地位,因为,他们的演奏常常焕发出令人兴奋、令人流泪、令人沉思、令人冲动的瞬间。”①是的,他们选择通过手指在键盘上的歌唱来倾诉心底的那一份情愫,歌唱出那一份自然、真实与热情。因为歌唱,所以美丽,这也正是音乐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如果说声乐作品是通过人声直接歌唱的话,那么器乐作品就是通过乐器间接歌唱。尤其是钢琴,这一键盘乐器。虽然它数百年以来享受在“乐器之王”的光环下,但是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致使在歌唱性上不及弦乐类乐器和人声。首先,就钢琴这件乐器本身而言,从构造入手,我们可以知道,钢琴的发声原理是演奏者的手指弹下琴键后,与这个键相连的止音器就从弦上抬起,带动琴槌击打琴弦以致琴弦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正是因为这种“连锁反应”的发声原理拉大了演奏者与钢琴之间的距离,使演奏者更难掌握音乐的歌唱性。其次,在声音的持续方面,钢琴显现出了先天的不足:长于纵向短于横向。它可以发出与乐队想抗衡的音量,音与音由弱到强的纵向的重量变化在钢琴上凸显的淋漓尽致;然而,在横向线条上却很难将音乐连起来:当手指离开琴键,键抬起的同时,止音器回到原位,压在这根(组)弦上,弦停止振动,声音也就终止了。所以它不像弦乐类乐器和人声能真正延续一个音以至让乐音之间连起来或是变化(渐强或减弱)。正因为这种不足,会使听众听钢琴音乐时产生一种断断续续、不完整的感觉。然而要想克服这些困难让钢琴“乖乖地”按照演奏者自己的意愿去歌唱,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期的专业训练。 要使手指在钢琴上歌唱,我们需要从两方面出发解决:技术运用和情感理解。钢琴是件耗时的乐器,没有一定的时间,别说是要歌唱就是一般的弹奏也是困难的。要让钢琴歌唱起来,演奏者的手指功夫首当其冲,触键的方式、连奏等技巧都需要被驾驭得娴熟。至于情感的话,演奏者需要学会感受分析乐曲、学会用心歌唱,这也就涉及到了自身的音乐感受能力、文学素养、生活阅历等等诸多因素。 国内的钢琴基本功练习大多都是从《哈农》开始,强调手指弹奏的颗粒性。这种高抬指的练习,固然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放入演奏能力,但并不是所有音乐作品都需要高抬指弹奏,然而通过高抬指训练的学生弹奏任何一种作品都习惯采用高抬指的方法,结果连一段优美的旋律都连不起来。显然,这是错误的,音乐之所以迷人,就是因为它色彩般的歌唱性,周广仁先生曾说:“弹琴和走路一样,我们走路不能不抬脚,问题是抬到什么程度。”诚然,这话如醍醐灌顶,弹琴不就是手指在钢琴上行走吗?过分的抬手指只会让奏者疲惫听者乏味。 不同的触键方式决定了不一样的音响色彩,音乐需要歌唱,而不是将乐谱中的音符一个个砸出来,对此,贴键弹奏是最准确、最好听、最省力的解决方法:将手掌稍稍打开,手指紧靠在键上,手指肩膀背部以及手臂成了一个需要相互配合的整体,然后慢慢地将重量转移到指腹与指尖之间略突出的圆圆的肉垫上,通过指肚肉垫触键,并重量放入键盘,这种触键方式可以使钢琴发出更柔和更圆润的音色。更有利于钢琴歌唱。 连奏,顾名思义就是音与音之间要连起来,钢琴的发音特点,可能更适合断奏(长于纵向,短于横向),但是当旋律出现,需要歌唱时,我们必须选择连奏。首先,得把音发好听,让琴弦很好的振动起来,使每个音尽量具有好的共鸣并能延长,音乐的流动不是因为力量的移动而是重量的移动,连音奏法的关键是重量的移动。弹奏每一个音的时候,要使放下的手臂重量是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上,要感觉到音进行的倾向,熟练自如地运用自然重量,使重量连贯通畅。真正从纵向的重量和横向音乐线条流动上使音乐交织在一起歌唱开来。 当我们拿到一首乐曲,我们做的第一件事一般是找标题和作者,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大概的把握时期和风格。然而,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的历史背景和自己的处境、当时的情感及创作的意图,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能开始二度创作。所以,相当的文学知识背景和修养是进行音乐活动所必需具备的。 当我们细看作品本身时,我们应该先从整体结构入手,合乎逻辑地按照内容划分出乐段、乐句,理解乐句与乐句之间以及乐句内部的对比与统一,还有句与句之间语气的转换、色彩的变化,弄懂旋律的走向,速度、表情记号明确怎么样呼吸等等。这些都是为音乐能好的歌唱做铺垫。 音乐是最善于抒发情感的艺术,我们通过手指在琴键上表达我们的感情,而这种情感是源自我们的内心,是因为内心的歌唱而带动手指在键盘上运动,其实质还是演奏者的内心在歌唱。对于声音,终究是传递情感的媒介,所以只有当内心的情感到位了,弹奏出来的钢琴曲才会优美、动人,作曲家圣-桑曾在其作品《动物狂欢节》中就讽刺过的那些只知在琴键上来回跑动的钢琴家――“终身在琴键上服苦役的驴子。”可见,没有感情的音乐便没有其灵魂,手指在钢琴上就算有再多的练习音乐也仍然只有躯壳罢了,唯有真情的弹奏才能将感情抒发得更真切、更感人。 赵晓生曾说:“弹琴本身就是气功。弹一首曲子就是练一趟气功。”弹琴时我们在用手用心歌唱,除了探究情感,我们还应该把握好气息,“音乐本身就是气,气是呼吸。音乐的歌唱需要绵长、贯通、延续的气。”②“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万物都是相通的,聚气可以使音乐获得生命与活力,散气则是一盘散沙,当我们的手指在钢琴上歌唱,有一条清晰的旋律线条在流动的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有一股气流在涌动,就是这根无形的引线,将琴声内在力量串连起来,与旋律一起形成两条明暗清晰的线条。令听众屏气凝神,进入音乐的意境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乐者,乐也。”音乐,顾名思义,就是能通过音乐的歌唱给人们带来欢乐。要做到手指在钢琴上歌唱,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情感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刻苦训练自己的演奏技能,同时更需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提升自我。对于钢琴演奏,演奏者要做到不仅是用手指在钢琴上歌唱,更重要的是用心歌唱,抛开时空的束缚,和作曲家、听众一起感受那一份感动与激情,乘着歌声的翅膀在乐海里尽情翱翔。让手指自由地、深情地在钢琴上歌唱吧,乐由心动,当手指在琴键上奔跑,情感在乐海里徜徉,恰如流水般无拘无束,这份真实的美丽将是永恒。 往期巴赫:1、史怀哲眼中的巴赫丨巴赫的音乐被人演奏的太快;2、史怀哲《巴赫论》丨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丨德文版序言;3、富特文格勒论巴赫与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与柔情丨BWV丨BWV;4、大提琴家王健谈巴赫丨拿我和马友友比是鼓励我丨王健父亲最钟爱的曲子丨在现代社会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则听不到巴赫的内心世界;5、管风琴大师史怀哲《巴赫论》丨巴赫艺术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晓梅谈巴赫与中国思想以及古尔德;7、史怀哲的《巴赫论》丨不读这本书,无法成功演绎巴赫;7、论巴赫音乐的精髓丨作曲家叶小纲说:“巴赫的音乐激发了人们的无数想象与叛逆精神,让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体会到了心灵宏大的无边无际;8、为何单簧管要听莫扎特,双簧管要听巴赫?9、巴赫生日快乐丨著名音乐家聊巴赫丨圣诞清唱剧丨哥德堡变奏;10、去了抑或没去上海听巴赫《马太受难曲》的我们,看看别人怎么说《马太》及其信仰吧!11、学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说清楚;走近巴赫时,这种信念突然坍塌了……12、圣乐与灵性丨聆听巴赫音乐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识背景;13、巴赫诠释与演奏指南丨浅析巴赫复调作品的旋律形态及触键方式;14、卡萨尔斯丨巴赫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动而鲜明的特点;15、盛原谈朱晓玫丨“谁弹巴赫,谁就是我的哥们儿。”16、史怀哲与巴赫丨音乐中的诗人和画家丨演绎巴赫的恰当人数;17、弹好巴赫的七个步骤丨如何才能高质量完成一首巴赫作品?18、如何演奏巴赫平均律第21首BWV丨要学会从巴赫本身出发,准确表达作品内在情感;19、席夫谈巴赫丨我很少选择偏激的速度丨斯坦威钢琴很危险丨喜欢背谱是因为谱子和谱架在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立起一堵墙,把谱架放倒我才能呼吸;20、朱晓玫首次回国巡演访谈丨什么是演奏最好的境界?为何练巴赫很容易取暖?21、演奏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八点要求丨弹好巴赫关键是掌握好其作品风格;22、你也是从这两首小步舞曲开始听巴赫吗?不过它们的作者并非巴赫!23、如何演奏巴赫《英国组曲》?24、聆听“小提琴圣经”丨巴赫的《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鸣曲》(BWV)诠释;25、如何体现巴赫演奏的“中庸”风格丨聆听《意大利协奏曲》(BWV);26、演奏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BWV)中的《吉格舞曲》与《恰空舞曲》有感;27、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丨这部作品如同一匹战马,人人都想驾驭!28、周海宏丨我为什么不喜欢朱晓玫弹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29、陆倍文丨周海宏没有听到朱晓玫,只听到了不符合自己想象的“哥德堡”;30、喻宇丨听周海宏、陆倍文谈朱晓玫之后谈朱晓玫;31、如何弹好巴赫《创意曲集》丨“每首都有不同的情绪风格和技术要求。”32、巴赫平均律最后一首(BWV)前奏曲的音乐美;33、“巴赫的音乐就像永恒的和谐正与自己对话”丨浅谈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演奏方法;34、这七个步骤可以说是高质量完成巴赫作品的必经之路!巴赫主题:1、迫切需要创新的古典音乐丨只有巴赫是好的,只有贝多芬是高雅的,这种不创新、向后看的习惯,决定了古典音乐走下坡路的命运;2、钢琴家陈必先丨西藏演出遭停电,点着蜡烛弹巴赫丨以现代的技巧和精神才能赋予古典音乐新生命;3、钢琴家休伊特讲解如何演奏巴赫(附文字稿);4、海菲兹演绎巴赫《恰空》;5、巴赫《管风琴小品集》;6、巴赫《英国组曲》由谁奏鸣丨美好的音乐与美德有联系吗?沉浸于心旷神怡、或宁静、辉煌的音乐就能让人不干坏事吗?7、王健丨谈巴赫大提琴组曲丨它们成为我灵魂的避难所丨中国表演者已与西方最伟大的名字并列;8、“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9、音乐短札丨巴赫六首大提琴组曲的演奏风格丨为何在大提琴组曲的乐谱上,巴赫没有留下任何表情术语?10、演绎巴赫的费恩伯格;11、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12、席夫谈巴赫丨巴赫的音乐是空气而非生日蛋糕;12、兰多芙斯卡丨我用巴赫的方式演奏巴赫;13、克莱默演绎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舞曲》;14、图雷克的巴赫入门(AnIntroductionToBach);15、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16、朱晓玫作序的《莱比锡之旅》丨“第一本以清晰易懂的方式给音乐爱好者讲述《平均律键盘曲集》的书”。17、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丨30种变奏是巴赫那个时代的各种生活场景,以及面对自然的沉默思想;18、巴赫及其音乐对人的教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大提琴家王健说:“巴赫的音乐有很多旋律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19、爸爸“巴赫”丨莫扎特说“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我们学会的一切都来自于他。”丨巴赫却说“我唯一的老师就是我的父亲。”20、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21、古尔德的巴赫给我们哪些启发丨他的巴赫,只能聆听,不能复制;22、巴赫与灵魂的虔诚;23、三代巴赫大师带给我无限欢乐丨聆听《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24、巴赫是最能创造奇迹的作曲家丨罗斯特罗波维奇解说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文字幕);25、兰多夫斯卡谈巴赫《平均律》丨对位手法就是巴赫的语言丨这种“一个音符对应一个音符”的语言,是巴赫唱着对上帝之爱,唱着其纯真之爱;26、王健谈巴赫丨他的“音乐里有爱,但不是占有的爱,而是慈祥的、温暖的爱。”27、巴赫养成记(上);28、巴赫养成记(下);29、王健丨我们耳中的巴赫,已经是我们眼中的巴赫!30、穆洛娃谈演奏巴赫的巨大转变丨“持续演奏和研究巴赫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31、巴赫如何模仿维瓦尔第的?奏鸣曲“快-慢-快结构”如何确立?来听《意大利协奏曲》(BWV);32、加德纳的巴赫朝圣之旅丨《圣诞清唱剧》(BWV);33、横跨古典、浪漫的诗情画意丨肯普夫演绎最浪漫巴赫《哥德堡变奏曲》(BWV);34、歌德说:巴赫的音乐“好像永恒的和谐在自言自语,像在创世之前必须在上帝内心发生的一样。”35、巴赫并非高得让人看不见,他只是深得测不到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238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