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雀斑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63043/ 在调身和调心的过程当中,应该首先是注重调心,也就是调神。神和心是主导的,形(或者说身)是应该服从于神的。在农村的老太太很多也会盘腿,因为北方冬天冷,农村又不生炉子,就是烧锅做饭时把炕头也烧热了,一家人就都坐到热炕头上。可炕头小,都得把腿盘上。 在南方,很多女人也会盘着腿织草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一个练功的意念,没有我这一盘腿,就是安静练功了这个意念。没练功意念,只是调了形。虽然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但用处不是太大,那还不是练气功。所以我们讲,身和心(或者说是神和形)这一对矛盾在辩证统一过程当中,应该是神为主导的,这个要明确。没有调神不行,但光有调神也还不行。 虽然古人说过“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说神真要是静了,形就自然正了。但是前提是你得真正静了之后,才能够形正。你要是“抱神以动”,神总在动,那形还能正吗?如果同学们真是好好地练过坐功就会知道,一开始坐着觉得累、疲倦,想弯着腰、低着脑袋。练一段之后,你真要是放松入静了之后,身体慢慢自己会不知不觉直起来。那就是“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但是,这还不是真静。真静了以后,坐着坐着,有时“喝儿”一声,吓了你一跳。你要不吓一跳,一听“喝儿”一响,意念立即往里边一收。头里边一个气流“呜——”就充起来,把人顶起来了。脖子想往下缩都不行,就是要拉起来,往上挺着;下颏你甭管,它自然就会收起来了;喉头也好像有两股劲往外撑着,你要故意想撑就很累。静了以后,不知不觉,就不那么累了,身上就没什么感觉了。所以,“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很多人并做不到。 做不到静怎么办?你还得要调身、调形。因为你调的时候是要练功。你真把形体调好了,调合适了,也就静了。若调得不合适,就不易静。故《管子》里边讲:“形不正者德不来。”形不正,德、道就不到你身体里边来,来了也留不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形正了,就是有了使你身体里边的气能更好地流通的一个基础、一个条件。 这就说明练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要求精神集中,从精神入手,通过精神来调整形体;另一个方面,从形体上入手,把形体调正了,以姿式来引动气血的流通。不过身体调正了,一开始会不舒服。比如说,平常人弯着腰坐着觉得比较舒服,而一端身正坐,就觉得别扭,还觉得累,腰也酸,胯也不舒服,下颏收住也觉得发紧发胀。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平常习惯于那种不正常的姿式了。因此,从练功上来说,调身非常关键。 有人说:“你看人家书上基本都是强调静功的。”这个问题,从事实上来讲,是这个样子。现在气功界都喜欢唱高调,就跟魏晋玄学一样。魏晋时期搞玄学的,调门越说越高,越说越玄,而到最后竹林七贤什么也没干,什么也干不了。现在气功界也是这么一种风气,调门越高越好:一下能成神才好,或者练功,把屋子都拔上天了,叫拔宅飞升。现在有的功就这么讲,而有人还真信,说这功夫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y/251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