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修养意识是练好气功的基础修养意识是练好气功的基础 修养意识不仅是练好气功的保证,而且是其基础。如果没有修养意识这个基础,气功大厦就建立不起来。古气功家对此是有着深刻认识的。所以他们教授弟子时,不是先教功法、功诀,而是要求先行“炼己筑基”之功。所谓炼己,就是修炼意识。 《金仙证论》中说:“己,即是我心中之念耳。” 《乐育堂语录》中说:“炼己之功,即是炼心。”或许有人要问,炼己之功是否就是修养意识呢?让我们看看古人所说的炼己内容就可一目了然了。 《金仙证论》中说:“且谓炼者,断欲离爱,不起邪见,逢大魔而不乱者曰炼;未遇、苦行、勤求,励志久而不退者曰炼;虚心利人、不执文字、恭迎而哀恳者曰炼;眼虽见色而内不受纳者曰炼;耳虽闻声而内不受者曰炼……”又说:“炼己在于勤,不勤则道遥。昔日吕祖被正阳翁十试正念而不疑;又邱祖受百难于重阳苦志而不懈……此得炼己定心之显案也。” 《天仙正理》中说:“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绝禁其不当为之事亦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又说:“能炼之者,因耳逐声以用听,则炼之以不闻;目逐色以用观,则炼之以不见;心逐感以用交,则炼之以不思……” 综观这些内容与我们所讲的修养意识的内容是相近的,只是古人讲得简单、笼统罢了。在传统气功里,反复教导练功者,一定要“未炼还丹先练己(也有称作‘先炼性’者),未修大道先修心”。 黄元吉进一步指出:“只徒炼丹,不先炼心,吾见未有成也。由是以思,人之炼心,第一难事。”为什么练功必须先修炼心性——意识呢?这是因为“人之性学未至(尽),一片私心,所炼之精气神,皆是后天污浊之物,不唯无益,且必邪火焚身。”(《乐育堂语录》) 《唱道真言》对此阐述的更加清楚,说:“炼丹先要炼心,炼心之法,以去 闻思妄想……吾心一念不起,则虚白自然相生,此时精为真精,气为真气,神为真神……以神合气,静养为功,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是也,以气合神,操持为要,孟子所谓持其志勿暴其气是也,以精合神,清虚为本,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是也……此入门下手之法。“ 该书不仅反复详细地阐述了炼心性的重要性,而且对忽略炼心性而径直炼丹的做法作了批判,同时还作了生动的比喻,说:“奈何世之师家,但知炼命,不知炼性;但知天关闭气,移炉换鼎之法,不知性始真空浑然无物之理。所结之胎原是凡胎……无可奈何,只得重做工夫,使这孩子,重去修真学道,重去明心见性(指九年面壁之功——笔者注)……此所谓因其本而反求其末也。譬如一人本原虚弱,兼带风寒,盲医无识,但去补其虚弱,连这风寒通补在内,病何由去?仙家炼命之学,补原之药也;炼心之学,去病之药也。欲要炼命,必先炼性;欲要补元,必疏其杂病而先去之。此一定之理也。” 对此,智能气功科学认为,炼命功(如调息、调身,以及按功法、功诀运用意识)可以使形(精)、气得到强化与优化,但却难对意元体本身起作用,要想真正改造自己的身心,使之发生质的跃迁,非得从解决意识的偏执入手不可,只有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为正确地运用意识创造前提和条件。 修养意识是完善人的类本质的锻炼是高层次的气功 真正的人的类本质得以实现,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如社会领域的平等,自然领域的物质极大丰富等,这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本文是从人自身练气功这个层面来讲述的。气功锻炼虽然有炼形、炼气、炼神的不同,但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炼形者使意气统一于形,如武术气功;炼气者使形神统一于气,如道家丹道功;炼神者使形气统一于神,如佛家气功。这三种练法虽各有侧重,但在练功过程中都强调神意的主宰作用,只是这三者的意思有所不同罢了。智能气功认为形、气、神(意)是人体混元气的不同表现形式,意识是最高层混元气活动的表现,练气功就是通过意识支配形、气的运动与调节意识自身的运动,来完善人的身心。 修养意识是对意识本身进行的直接调整,这是直指根本的最高层次练功。试分析之。上一节介绍的修养的全部内容与过程,实际上是从一个普通人的小我到超常智能人的大我的精神修炼过程。 1/对治习气与性格上的偏颇,是针对精神世界处于病态的人提出的修炼内容与方法。因为这种人的精神已失去灵明自主能力,而受役于习气或偏颇性格,对治的目的是使之恢复常人平和状态。 /陶冶性情则是对初练气功者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加强神、情绪的稳定性从而加速练功的进程。因为练功的初级阶段,关键是要加强精神驾驭气和形体的能力。如果神不稳定,气亦将随之激荡,只有将神炼得清虚灵明、稳定且能自控,气才能随之发生变化。这一阶段神与气是两家,互相影响,干扰练功。此时练功重点是调理神与气的关系,通过调神保护气,育养气,使气更好地去颐养形神。要完成这一变化,必须自觉地改变,提高自身的情趣层次。 3/克除偏执是练功达到中等层次后对净化意识的要求。练功至中等层次已达到了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的境界,这时练功任务已不是神驭气,而是神气合一。因此必须清除意识中的主观僵化部分,净化被玷污的意元体,使之重现灵明无滞匀布的体性。 4/唯此,才能和混元气的体性吻合,才能使神气合一。到此阶段,气已比较精纯,故练功不着重于气,而着重于神,必须把神炼到能进入气中的层次,改变以往神在气外面支配气的状态。 要完成这一点, A/一方面要加强意志力(定力), B/另一方面要清除意元体中的分别妄计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克除偏执不仅是修养意识的要求,而且是此阶段练功的主要内容。 最后的建立大我,则是练功高级阶段的要求,完全是意识领域的深度、广度的开拓。由于功至于此,神气已然合一,而且气附于神,所以只要神意扩展至大我,则形气亦在其中了。 智能气功虽然主张要形、气、神三者并炼以适应于广大群众祛病强身的需要,然而这仅仅是智能气功初级阶段的目的,它的高级阶段的目的则是完善人的本质,使人的身心健康层次发生质的跃迁。 这就必须变换人的气质。我们所说的气质,是指人的气度,气的质量,是人的生命活动本质。这个气质跟医学上说的粘液质、胆汁质等等不是一回事。怎样变换人的气质呢? 在我们生命活动中,有本能的生命活动,保留着不少动物的本能,它是不文明的、野蛮的、低级的本能。我们要把低级的本能和气质变换成文明的气质和理智的气质。改变本能和低级气质,只有通过修养意识才能实现。通过修养意识,逐步地使我们的精神境界从本能的和比较混浊的气走向清明。本能的生命活动越多,意识和本能生命活动结合的越多,情操就越低下,气机就比较混浊。如果意识中的理智占上风,理智越多,离开本能就越远,生命活动就逐步地走向自由,就能够按照生命去进行了,也就更加符合自然了,这样气机就会逐步清明起来,直至建立超常智能,改变常态智能的参照系,使偏执意元体走向圆满意元体,从而使人的气质发生质的飞跃。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气功锻炼过程,要完成人的身心健康层次的跃迁,一方面通过功法锻炼以增加人体混元气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修养以提高人体混元气的质度。唯有这两者并进而且都达到一定水准时,才能实现这一跃迁。试以坐标示意图说明之。 图中表明:在一定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修养可以提高气的质度,通过形体与意志的锻炼,可以提高气的强度,二者统一,既练功又涵养,才能提高练功的整体成果。如果只重视形体练功而不去修养;或者只重视修养而不去做形体练功,都是不会提高整体功夫水平的。 现在有的人不讲修养,只讲刻苦练功,虽然可以长功夫,但是气比较“粗”,发的气压力大,使人不舒服。修养好的人,他组场发气,别人觉得很舒服。当然,很虚弱的人,即使他修养较好,组场发气也可以使人觉得压力大,不舒服。总之,想要达到气功的高水平,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从一个层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不变换气质是不行的。 相关阅读不搞特殊意念活动-----祝贺靖江智能健身中心迎新年会圆满成功 修习静态的身形各部要求() 修习静态的身形各部要求(1) 明确练气功的目的 练好智能气功的二十五个窍门 有益于修养意识的气功常识(一) 修养意识(一) 意识修养(二)修养科学意识 意识修养(三)修养艺术/道德/气功意识 道德对人的生命活动的影响 修养道德(一)“和谐、欢畅、自然、端庄” 修养意识之对情趣方面的修养修养意识之怎样克除我执(偏执)修养意识之克除偏执是儒、释、道三家练功的共同准则 修养意识本身就是高层次的练功,是把我们人的层次提高了 修养意识之修养意识是练智能科学的根本 延伸阅读两河文明的合璧之玄奘————“无私者无畏”(一) 孙思邈在自身的医学实践中的高深的养性功夫——高尚的医德 智能中脉资料总汇 练形神庄的要求是“身形合度,姿势合法,神注庄中,气随庄动” 形气神三个分立的子系统,这个过程是从出生到六岁这一段来完成的 向前拼,要拼肯定到不了年就能出功能了 精气神的关系 心不住法,道即通流 只从“事”上提高是不够的,必须要从“理”上提高 群众性的气功锻炼活动是气功科学——也是智能气功科学的根本 不练下田,直练中、上二田,是直接以先天大自然混元气来充养形神 练气功关键是练精神 全身贯通 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放松、灵活、气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另一方面,可保证腰主宰一身流动的职能 指男性通过气功锻炼控制生殖之精的外泄,使之直接转化成气去充养自身生命活动,从而强化生命功能。 指女性通过练功以断月经。 喜欢的话记得分享给他人哦! 传承文明共铸辉煌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13074.html |